le3t

单元3 灵命塑造(二)

 

写在教学前:

本单元衔接上一次上课内容,继续有关灵命塑造的讨论。不忘记在进入课程内容前,先行检查上次的课后作业,并可邀请部分同学作回应与分享。同时请再次强调,每一个人的成长时间线都不相同,也尚未完成,务必留意神在各方面的带领。事实上,灵命塑造的范围极其宽广,我们仅仅选择四个方面来加以谈论。老师可按个人过去教学的经验、所察验到该班学员的特殊需要,或因应贵中心培训班别的独特性,对本单元授课内容加以调整或补充。

 

本单元目标:经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可以

一、再次面对自己的读经和祷告生活,从而以聆听和严谨的态度进行每日的灵修。

二、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个性,也愿意学习追求平衡的个性。

三、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和回应批评,并预备好要为主付上舍己的代价。

 

本单元大纲

一、聆听的操练

二、祈祷的操练

三、个性的操练

四、舍己的操练

 

  • 聆听的操练

 

聆听神的话语是灵命塑造的基础操练。对于教会中的领袖而言,宣讲在其事奉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缺乏聆听的宣讲,至终将只成为「鸣的锣和响的钹」(林前13:1)。我们也必须认知到,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什么,而是神对我们说话和透过我们说话。因此,任何会带来生命改变的话语,必定是在深度和专注聆听中所孕育而成的。

 

问题与思考

1、读经与聆听神的声音是一样的吗?有位年长的老牧者曾提出以下的警告:「在我们阅读、教导和传讲圣经的同时,有件事的确发生了,那就是我们不再去聆听经文,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圣经的首要意义。」这是否也发生在你的身上呢?

2、请说说看,哪些会是拦阻我们操练聆听神的因素呢?

 

参考回应: (建议在小组中进行本次的讨论)

1、读经跟聆听神的声音并不一样。虽然这两者常被视为同一件事,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其中一件时,不一定会做到另一件。以上的两件事,牵涉到不同的感官,聆听时使用的是耳朵,阅读时使用的是眼睛。聆听是一种人际间的行为,聆听者必须注意说话的人,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对方主控整个过程。阅读则大不相同,书本受到读者的摆布,可随意带来带去,翻开合上,全是由读者负责并主控一切。以上的差别,也正说明了为什么多数人喜爱阅读胜过聆听。身为比大半基督徒花更多时间读圣经的传道人,我们需要警醒了,除非我们读圣经的动机,是为了扩大聆听的范围,好让我们听见那在话语中启示自己的神,否则在某些情况下,阅读的本身反而会妨碍我们去聆听神。

2、聆听神的拦阻,可能有几方面。

1)骄傲与无知:我们的骄傲限制了自己领受恩典。许多时候,由于以为自己服事的时间长了,接受的训练和装备多了,就在习以为常的怠惰之中,塞住了自己的耳朵。或误以为聆听神的声音,是在寻求新的启示,而害怕去操练。需知我们聆听神的内容和结果,既完全被圣经所规范,也借着圣经来分辩。在圣经中的启示,所给于我们的大部分是原则性的教导,神的微声则常常是我们可以如何在现今处境中应用这此原则的具体指引;圣经的教导是对每一个人说话,而神的声音则是对个别的你说话。

2)错误的态度:首先,我们常要面对的是,让别人为我们去听神讲话,我们以得到二手的信息为满足。除了懒惰和灵性的冷淡,造成以上的另一可能原因,便是毋须亲自到神面前,好让我们可以避开与永活神相遇的结果——改变,包括悔改和顺服。其次,我们可能已经习惯在阅读中寻找信息,而不是跟那位曾经说过话、留下话语的神建立关系,以便听见他向我们说了什么。如果我们读经而不投入全人去仔细聆听,心里只想采集信息,就会太容易误读了圣经。

3)不知从何入手:这是可能发生的。希望从本单元的学习,能让我们排除掉此一拦阻。

 

老祭司以利懂得如何聆听神,并且帮助少年撒母耳领悟神的话(撒上3:1-18)。以利亚在旷野消磨了许多黑夜,学习去辨识「耶和华微小的声音」(王上19:9-18)。以赛亚看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并且听见他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遗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6:1-8)。耶利米发现,神的话语好像「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耶20:9)。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见证,他们都是与神的心亲近的人。神对他们说话,不是因为他们有特别的技能,而是由于他们乐意聆听。

 

1、转眼为耳去聆听圣经中的启示

聆听神的前提是要先读圣经,若要能聆听,必须先阅读。然而当我们翻开圣经阅读时,我们却需要学习把眼睛转化成耳朵,在圣灵的帮助下,经历从阅读写成文字的道,进入听见对我们说话的活的道。

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告诉我们,创造万物、带来救赎行动的神的道,已经在耶稣基督里成了肉身。耶稣就是神的话语,他带领了许许多多当时代的人进入与神的交谈。他们不再是单单地读圣经(这是在当时他们所习惯的方式),而是聆听神说话。在福音书中所描述的,没有一处是单单把神的话摆放在那里——如刻在石头上,漆在标志上,或印在书里面;相反的,神的话总是有声音的——有说话、有聆听;有质疑、有回应;有拒绝、有遵从。

初代教会的基督徒就生活在这些对话之中,他们听见耶稣在圣经的每一页中说话。当他们传道和教导时,并不需要把耶稣“读进”经文里,而是传讲耶稣——一个活着的人,他所说出的鲜活的声音。在整个历史中,所发生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神正在说话:「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可4:9)「圣灵在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2:7)

 

教师参考:

从聆听和看见这两种不同感官上的强调,也带出了在希腊文化和希伯来(与基督教)文化上的互相对照。希腊人认为理解基本上是一种看见,以至于该文化环绕在两大视觉上:雕刻和戏剧(在剧院中话语虽是被说出来的,但剧院本身主要还是一种视觉上的经验——观看戏剧)。相反的,希伯来(和基督教)文化则环绕在两个主要与声音有关的事件上:人所看不见的神对摩西和西乃山下的群众说话,以及这道在耶稣里成了肉身。希伯来人及后来的基督徒,他们只聆听一位神,他的话塑造他们,呼召他们踏上天路历程成为门徒。当他们聚集一处时,并不瞻仰雕像(事实上还是被禁止的)或观赏戏剧;乃是聆听命令,并以祷告回应。

在新约圣经时代中,尽管在希腊文化下的巴勒斯坦,竖立着七座宏伟的园形剧场,并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代百姓的生活,但在新约圣经中却对此只字未提。这样的遗漏不会是一项疏忽,既是有意的,也是一个极大的释放。这些圣灵所挑选和引导写作圣经的使徒们,在他们的生命中心显明出:基督徒团体应当进入的是“聆听” ,而非“观看” 。这群圣经写作者聆听了穿透他们内在的话语,并在他们里面孕育出新的生命。他们把所经历的写了下来——这道使人得医治、蒙祝福、得拯救、被审判。其结果就是圣经,不是人们聚集观看的雕像或剧院,而是话语,是人们在聚集时聆听的声音。当我们向这些启示性的声音打开我们的内心,将我们的生命伏在这些话语之下,它们就会在我们里面形成伟大的能力和旨意。事实上也是神决定,使用话语作为启示他自己并塑造我们生命的工具。

 

2、以严谨的态度读经

神选择在圣经中与我们相遇,经文是他与我们约会的地点。神总是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只是我们不去赴约,或常未觉察到他的出现。面对一个急速对外开放的社会,在我们居住的环境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渠道(报纸、电视、网络等),每时每刻都在提供我们谈话和关心的信息。这样的现况直接构成了对读经的威胁。当我们愈多地暴露在这样的世界中,就更要奋战以保持儆醒,并且要愈加主动地去亲近和聆听神的声音。

读经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无论何时何处何事,神总是主动的;也是来自那个世界,神呼召我们,引领我们在信仰和教会的事奉上立志献身。读经也帮助我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重新定位自己,以及调整我们常以物质和工作为导向的预设立场和态度。

 

问题与思考

对于必须站上讲坛传讲神话语的传道人而言,你认为这些人在读圣经上所面临的危机可能会有哪些?

参考回应: 这里所指的,关注从读经到传讲内容,其间的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包含面甚广,可鼓励学生从他们亲身的经验来分享。以下是部分的提醒。

渐渐地,我们也将自己置身在“宗教行业”中,将圣经经文蒸馏成一些道德教训,甚至提炼出自认为足以迎合时代环境的政策宣导,这是危机之一。或有为要能合乎大众的口味,把圣经中的特殊细节给掩饰或忽略掉。如将一些麻烦棘手的、看似荒谬不合理的部分,取代以言词平顺、符合现代逻辑的一般法则,这是另一危机。懒惰的结果,竟也使我们大胆地选择不被人名、地名、神迹等细节所烦恼,既可简化圣经好让善心而忙碌的会友容易接受,也使经文变得更适于讲道内容的发挥,这是可怕却普遍存在的危机。

面对圣经的严谨态度,除了会督促我们刻意地避开以上我们所讨论到的各项危机之外,还应该能积极地鼓励我们,朝“住在神的话语中”的目标去追求。

 

3、住在神的话语中

在你我日常生活中,住在神的话语里面包括三个行动。首先,我们必须接受神话语的权威。今天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决定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高的权威。不论文化、传统、理智或情绪如何,圣经要成为我们生命的权威标准,是我们生命方向的指南针,也是协助我们作明智决定的顾问和衡量事物的准则。

其次,我们必须被真理同化。单单相信圣经是不够的,我们的心思必须被圣经的话语所充满,以致圣灵能以真理改变我们。请想一想,在这方面,你可曾做过哪些努力?(请分享对你有所帮助的方法)

最后,我们必须实行圣经的原则。若我们尝试了以上同学所推介的一切好方法(可能包括领受、阅读、研究、背诵以及深思默想等),却没有去实行圣经中的教训,我们所做的一切便都徒然。我们要成为“行道的人” 。耶稣说:「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耶稣也明白指出,神的赐福来自遵行真理,而不只是因为你认识真理,他说:「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7)

 

问题与思考

在实行神话语的这一行动中,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困难会是什么?欢迎你发表成为“行道的人”的好方法,并和班上同学彼此勉励。

参考回应:

逃避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真理会使我们得自由,但起初却可能先令我们感到痛苦和悲惨。因为神的话语会无情地揭穿我们的动机、指出我们的错误、责难我们的罪,并且期待我们改变。但人的本性是抗拒改变的,所以实行神的话语是困难的。因此,如果有属灵的同伴,如在团契或查经小组中,能和他们一起讨论有关我们个人的实行,是重要且有帮助的。当然,若能在研读和思想神的话语后,写出实行的步骤(可行、实际和可评估的),一旦养成习惯,加上有他人的代祷和守望,就容易走上“行道”之路,成为“行道的人” 。

 

神的儿女要持续不间断地操练聆听天父的声音。在聆听神的过程中,我们将经历被塑造、被引导、被更新,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体验「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

 

  • 祈祷的操练

 

祷告是“回应”的言词,虽然祷告是我们向神说话,但首先发言的却是神。这也是我们在聆听的操练之后,所要进入的下一个学习。

 

1、对祷告的再认识

祷告是在回应中,将我们的话语和那刺入剖开魂与灵、骨节与骨髓的活泼之道——神的话语并列。所以在祷告中,不仅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我们心中的每个思念和企图,它同时也是神用来改变和塑造我们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祷告并不能达到我们自己所想要的,反倒是达成了神所计划的;其结果也经常与我们所想像的“最高利益”大有出入。

在真正的祷告中,我们依照神的心意去思想神的思想:渴望他所渴望的事,爱他所爱的东西。当我们越接近神的心,我们就越发地能看出我们真正的需要,于是我们一步一步地受教, 一点一点地被塑造, 渐渐地能够且愿意从神的观点去看一切的事。

 

问题与思考

在许多场合里,教会领袖(特别是传道同工)经常被邀请,亦是要求,做一些仪式性和点缀性的祷告,如在聚会开始前祷告或带领会众祷告。你是否察觉到,有不少令人听起来像是套用了公式般的有口无心、了无生气,和陈旧枯燥呢?也说说看,你在面对许多这类情况(被邀请祷告时)下的心里感受。

参考回应:  不论是公祷或私祷不一定都像问题中所描述的那般。这里所用的夸张说法,盼能激发同学们的讨论和一定程度的省思。有一种比喻描述了教牧同工这项经常履行的“义务” :插花式的祷告。它只是被放在小花瓶里当作桌面的装饰,只要浇点水,就能有一时的美丽;但无法持久,不多时就枯干,被丢弃了。若我们的祷告,从神话语的土壤上被连根拔除;若我们对祷告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的需求,那么一些陈腔滥调式的“谈话”当然就会继续存在。

外表经常容易误导人。当我们常常被要求去为人提供所谓“开场白”式的祷告时(如会议前和手术前的祷告;新生儿诞生和乔迁买房的感恩祷告等),我们就错误地被摆放在一个位置上,让人以为我们的祷告有着他人所没有的特殊能力。在祷告的操练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地了解,祷告在本质上是次要的。

事实上,我们的祷告永远不会是最先的发言者,它应该位居第二,神才是第一发言者。祷告是回应的言词,不是主要的“正式发言” ,而是“回应” 。当我们被误导(同时也在误导人),以为将祷告摆在明显的第一位就是在尊崇神时,不知不觉中祷告已经被当作用来获取神注意或赢得欢心的手段了。虽然神话语的先存性是那么明显(“神说”在创世纪第一章中出现九次;诗33:9),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胜过对神的注意,我们也常自我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因此当我们祷告时,通常都以为是自己比神先发言。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强迫自己记得:神的话语是完完全全、毫无例外地先于一切,先于我们口中所出的每件事。

因此我们必需根据神的话语恢复祷告原来的意义,并且让祷告回复到它足以生根和滋养的土壤里——神的话语。在祷告的操练中,我们首要的努力是聆听神的话语,而不是急于述说自己的故事;是专注于神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和神一起参与在所发生的事情中,而不是想要参透人类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与神培养充满恩典的关系,而不是企图要去与他对抗。祷告,是我们首先面对神,然后再去面对世界。

 

2、我们需要学习祷告

从每个人学习语言的经验,都应证了以上我们从圣经中所得到的事实。即由观察小孩子学说话,我们明白是语言向我们说话,而我们是经由听见说话而学会语言的。祷告正是一种回应的语言,用来回应大部分已经对我们说过的话,特别是指回应那一位采用最容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说话的神。

由此可知,祷告确实是经由学习而得来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将使我们可以自由发问、尝试,甚至允许失败,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学习。同时,也会激励我们努力——不断的、用心的、合乎圣经的努力,好朝向学习的目标——与天父无间断的交通去迈进。

 

问题与思考

我们从哪里才能学习到祷告的语言呢?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常听到有关培养定点、定时和定型祷告习惯的重要性,请分享你对此建议的看法或经验。

参考回应:  犹太人和基督徒在学习回应神、学习祷告方面,所采用最重要的教材就是诗篇。诗篇是以色列人的祷告手册,也是耶稣的祷告用书,更是教会的祷告指引。在诗篇中提供了教导、训练人祷告的方法,亦是我们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回应神的最佳模范。从其中我们并不是要学会,为神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找到适合的回答,而是当我们从圣经、基督或不断变换的身边状况、不同的信心阶段中,听到神对我们说话后,用自己的话对神作出适切的回应。(对于从诗篇里面学习祷告,老师在这方面的应用例子可加以补充或分享个人的经历)

有关培养定点、定时和定型的祷告习惯,特别对于处于操练初阶的信徒,更能有助稳定祈祷生活。兹简略介绍如下。

定点是指选择一个较为固定的祷告地点。耶稣教导我们「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太6:6),意即回到一处固定的安静所在,独自面对神。我们应尽可能为自己保留一处固定的地方,即或是一张特定的椅子或是一个特定的角落,每逢将自己安顿在那里时,就能享受与神的相交。

定时祷告也是不可轻忽的。显然耶稣是有个人定时祷告的习惯(可1:35;太14:23);但以理则是「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一个自言随时祷告的人,往往是时时都难得祷告。若不先在“定时定点”的操练上建稳根基,“随时随在”的祷告自由和超越便只会是空谈。

定型是我们在祷告时所依循的固定步骤和结构。在门徒的请求下耶稣所亲自教导的主祷文,提供了祷告的最佳范本和基本结构。主祷文中的每一祷词,都可作为祷告重点和方向的指引,带我们进入更深切的祈祷。

参考回应:祷告指引——主祷文

祷词 祷告重点 祷告类别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阿们

建立、深化与神的关系

正确认识神和他的道

寻求神的旨意

学习完全的顺服

仰望神的供应、感谢着领受神的祝福

承认自己的罪和伤痛; 接受赦罪,宽恕别人

 

求主护庇保守并赐能力胜过魔鬼、世界和自我

求主保守不要伤害,并在一切苦难中坚忍

高举神、荣耀神

 

敬拜

称颂

奉献

顺服

祈求、感恩

 

认罪、赦罪

 

 

属灵争战

 

代祷

 

赞美

 

在教会刚建立不久,使徒们便面临一种试探。当他们被要求把精力放在其他重要且必需的事务时,使徒们却下定决心要让自己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祷告是所有投身牧职事奉者的核心,我们被赋予喂养自己与周遭的人,以及自己与永生神之间活泼对话的责任;也就是自己要常常聆听并回应神的话语,引导别人也聆听及回应神的话语。

 

三、个性的操练

 

当神预备要一个人来作领袖时,总是留意呼召他做哪一方面的工作,也会赐给他必要的恩赐、能力、个性和需要的经验,使他最终能完成使命。若不是神赐给保罗超凡的才能和独特的训练,他决不能在短短的一生中完成如此惊人的宣教事业。

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据说正是这样的人:易于亲近,没有半点虚荣心,口味简单,为人通情达理,诙谐风趣,性格开朗,正直诚恳。此外他还有吓不倒的勇气,坚定的信心和热诚地为基督作工。另有人用下列的一段话,描写出神使用在中国作拓荒工作的戴德生:「他为人满有信心,被圣灵充满,完全顺服神和他的呼召,大有克己的精神,真诚的同情心,罕有的祷告能力,奇异的组织才能,不倦的坚忍,惊人的感化力,而自己却像孩子那样淳朴天真。」

从以上神所呼召的工人身上,我们看到一般社会上所看重的才干,也见到一直为教会所强调的恩赐,但是,似乎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也包含在其中。有谓灵命是灵性(对神)和个性(对人)两大方面的总和,既是如此,我们就必须在灵命塑造的过程中,也看重个性的操练。

 

1、认识并发挥个性

家庭、学校、工作环境都会影响我们个性的塑造,但人生的方向与个性一旦定型以后,人的本性和心态就不再容易改变了。不能改变虽不是事实,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却常常激发起我们对它的挑战。可是,有必要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定要去移动它吗?

很明显的,创造人类的神他喜爱多样性:他造内向型的人,也造外向型的人;他创造喜欢一成不变的人,也创造喜欢变化多端的人;他让一些人成为“思想家” ,另一些人则是“感觉家” 。圣经中甚至提供了证据,证明神使用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彼得拥有一种热心的个性,保罗是脾气暴躁型的个性,耶利米的个性则是十足的忧郁型。

有经验的木匠了解到,顺着木料的纹路此逆着木料的纹路施工要来得容易。同样地,当我们强迫自己逆着本性去事奉时,不仅容易产生紧张不舒服的情绪,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精力,尚且还无法得到最好的结果。

我们的个性会影响我们如何以及在哪里使用我们的属灵恩赐和能力。当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并面对自己的个性,且顺着神所给我们的个性去发挥时,相信我们将会经历大大的祝福。

 

2、平衡个性的追求

一个人的个性虽有其天赋的因素(如种族、性别等),但后天的成长过程(如教育、遭遇等),也是重要的因素。虽然在上一段落中,我们肯定了发挥每个人在个性上特点的必要,但在仔细的审视下,我们也无意逃避可能因扭曲或不利因素影响下所发展和培养出来的个性。这才是我们所要面对“改变本性是很难”的问题。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感谢神,一个重生得救,得到圣灵更新,并且愿意让圣灵来掌管的人,也是在个性能够被调整和雕琢的人。个性无所谓对错,性急、性慢各有千秋,内向、外向也各擅胜场,然而任何一种个性,其长处太长恐怕就易成为难处。圣灵的更新并不更换各人基本的个性,但会作截长补短的工作,使我们可以有平衡而适宜的个性,好合乎主用,荣耀主名。

以下是取自邵遵澜牧师对平衡个性的洞见。邵牧师说明,每一句的第一字都是好的,第四字却是不好的;往往个性中有第一字的(各人各不相同),常会有第四字随之而来。教会领袖若没有平衡的个性,人际关系往往就会常出状况,不免要抵销神在其他方面的祝福。所以,如何倚靠圣灵大能发扬第一字,而消减第四字,实为神的仆人必修的属灵功课。

平衡的个性

速而不躁                                                稳而不拖

大而不狂                                                细而不窄

强而不悍                                                柔而不怯

严而不苛                                                俭而不吝

热而不昏                                                冷而不酷

忙而不乱                                                虑而不忧

 

课堂活动

在分组中,由每一个人就邵牧师所提十二项个性选择一项最能描述个人的特点来分享,并针对是否陷入该第四字,以及如何避免提出可行的因应之道。

参考回应:

以下是平衡个性的写照,每一句的第一字都是好的,第四字却是不好的。往往个性中有第一字的(各人不一样),常会有第四字随之而来。

比如:做事快速的人,一般个性较急躁;能快速而不急躁,就是一个平衡的操练。「稳」即考虑较多、稳扎稳打;但如何能仔细而不耽误,不拖延,也是个性上的操练。「大」指心胸宽大、眼光远大。才华洋溢、胸怀大志的人,一般都较狂妄,但神阻挡狂傲的人。所以,要能大而不狂。「细」指精细,心细如发,细微之事也不轻忽。但这种人易落入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易受伤害,不易饶恕别人。平衡的个性要能精细而不狭窄。强而不悍,则指刚强勇敢的人要能不凶悍、不狂暴。柔而不怯,意即柔和谦卑,但不胆怯,不缺少向恶势力说「不」的勇气。严而不苛,指的是严格而不苛刻。严格就是该做的一定执行;苛刻则是过分的要求。

 

俭而不吝:俭即不浪费,但不同于吝啬。节俭是不该用的不用,吝啬则是该用不用;节俭是能省则省,吝啬则是不该省也省。有些教会只夸口剩余多少,却没有指定用途这就违背了主所说 :多收的没有余,少收的没有缺。热而不昏:热指热心;昏即昏头,做事糊涂。要热心而不昏乱。冷而不酷:冷即冷静、不冲动,会作周详的考虑、准确的判断;但不要变成冷酷无情,没有爱心。忙而不乱:忙本身没有错,但忙而没有规划,瞎忙,是不好的。虑而不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对事情理当有周详的考虑,甚至应该要放远眼光,瞻望未来。但不要忧,忧虑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我们应当一无挂虑。

 

 

四、舍己的操练

 

教会领袖必须预备好要付出,并且超过一般弟兄姊妹和他的同工所愿意付出的代价。真正的领袖避开不了“舍己”,这个既难又不得不学习的功课。在属灵领导的路上有十字架屹立着,作领袖的必须甘愿被钉在这十字架上。「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4:12)我们接受基督的十字架到什么程度,基督复活了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就显明到那个程度。

 

1、自我牺牲

主耶稣明明地说,人若要服事主,就当跟从主;而要跟从主,就必须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约12:26;太16:24)这舍己的“己”,首先指出的是我们的“老我”,也就是自己原来的骄傲、脾气、过分的自尊、过强的主观,甚至自我膨胀、自作主张、自义、自是等等;即使从外表上可能做到掩人眼目,内心却依然是轻视别人、不尊主为主。无可置疑地,以上的“老我”都是我们要去对付的。除了在悔改信主时,圣灵的光照让我们面对真实丑陋的老我,并愿意将其交付在十字架上与主一同钉死之外,也将会是我们一生的争战,依然持续要靠着主的恩典,帮助我们在世上行走天路。

其次,舍己也指出了我们每日必须付出的代价。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中,那里所举出大有信心和名垂万世的人物,每一个都奉命工作,也奉命作出牺牲。他们为了神国度的缘故,甘愿放弃个人所喜爱的东西,甘愿牺牲旁人认为是正当而自然的欲望。作领袖的,虽不是无从选择,但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规避了十字架,拒绝了自我牺牲,就必然要丧失领导的权柄。

 

2、接受批评

教会领袖固然期待并欢迎大家对他的友谊、鼓励和支持,但他不能不面对一个事实:没有领袖不受人批评的。既然是避免不掉的,关键就在我们应当怎样接受和回应从他人而来的批评。这也将是克“己”的操练,从而督促我们谦虚地与神同行,敏锐儆醒在神的旨意之中。

 

问题与思考

我们确实能从别人对我们的批评中得着益处,但至关紧要的是,我们对于临到自身批评时的反应。若是你的话,你是如何反应的呢?请在小组中分享曾经有过的经验,并由自己尝试归纳从其中所得着的收获。

 

参考回应:  如何以合宜的态度面对批评,并将来自外界的批评由诅咒变成祝福,由亏欠变成有余,实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有一位属灵的领袖,曾受到很苛刻的批评,他的回答既没有给予反击,也不替自己辩护,只是说:「我衷心感谢你的责备。我认为我是该受此责备提醒的。朋友你可以在祷告中纪念我么?」又有一次,有人严厉批评他的属灵生活,甚至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他回答说:「我感谢你批评我的生活。你的批评使我自省、受良心责备;相信如此将会使我更深知要完全倚靠耶稣,也一定会促使我跟他有更甜蜜的交通和契合。」

 

 

课后作业

1、撒母耳记上第三章记载了童子撒母耳初次得到神启示的经历。请在阅读并查考该章经文后,试列举出你从其中得到了哪些有关聆听神的教训?

2、彼得是耶稣特选十二使徒名单中的榜首,可是他却屡次被主对付、调整。究其因,并非彼得不爱主、不追求、不尽忠,而是因他的“己”太突显、“自我”太强悍了。试从以下马太所记录的经文中,选择一处经节,在仔细阅读和默想后,写下你从彼得的经历中所学习到的“舍己”。

1)太16:21-26                                                                              2)太18:21-35

3)太19:16-30                                                                              4)太26:31-35、69-75

回领导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