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3t

单元3  先锋传道和耶稣家谱  3:1—4:13

 

本单元背景:

整个准备工作的开展,在路加的笔触下,就在于圣灵对人心的预备。首先来自旷野里的呼声,呼召人悔改;施洗约翰这位被神用来预备主道路的人,以其严历却能指出人心需要的信息,引领众人接受悔改的洗礼,好等候迎接弥赛亚的到来。另外,在对耶稣的受洗、家谱和接受试探的记载中,路加则以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这位救主的身份,好让人心可以做好预备, 来聆听祂的教导。

在记录耶稣的受洗时,路加只单单用了一个附属的字句(和合本译成:“耶稣也受了洗”)。他所强调的乃是“天就开了”和“圣灵降临”,藉此指出祂神子的身份。家谱的提供,路加无异在证明祂是真实的人,一位人子的到来。而神子以人的形体进入人类的世界,承担神救赎的大计划,最真实的说明莫过于耶稣在旷野所面对的试探经过。

从犹太的旷野到约但河,再转入旷野,这块小小地理位置上所发生的事,正在预备着人心,好接受那位即将影响天下万国的弥赛亚所带来的教导和服侍。

本单元目标:经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后,学生将可以

一、说出施洗约翰和耶稣职事的不同。

二、藉由比较,知道马太和路加所记载耶稣家谱的差异,并其各自强调的重点。

三、明白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中所抵挡的诱惑,且能指出祂坚持所做的选择。

四、在个人面对试探时,学习效法耶稣的信靠和忍耐。

本单元大纲:

一、耶稣的先锋            3: 1-20

二、耶稣的受洗            3:21-22

三、耶稣的家谱            3:23-38

四、耶稣受试探            4: 1-13

 

一、耶稣的先锋  3:1-20

施洗约翰和耶稣, 这两个故事的平行叙述从头两章开始,继续在本章中发展。紧接第一章末尾中施洗约翰的成长(1:80),现在到了他显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那日子。路加所提供的政治和宗教背景,帮助了我们对一些日期的确认;路加也针对临到施洗约翰的信息和当时人们对此的回应都做了详尽的报导。

  • 施洗约翰服侍开始的日期,路加用了一位 帝王 ,一个 巡抚 ,三位 分封王  ,和两个 大祭司 来标明。我们再次注意到,作者如何把记载的事件放入世界的历史背景中。路加似乎在告诉读者们,神的话临到施洗约翰,虽是在旷野里,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具有普世的意义。

教师参考: 以下是这些历史人物的简略介绍

(1) 该撒提庇留:

为罗马帝国第二位皇帝,在主后11年就开始统治巴勒斯坦诸省。路加所指提庇留在位第15年,较保守推算,应在主后25至26年间。

(2) 巡抚本丢彼拉多:

当大希律王死后,国土分别由他的儿子——亚基老,希律安提帕和希律腓力二世,三个人来管辖。亚基老接收了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犹大在内。但是由于他的无能及治理残暴,引来百姓向罗马政府陈情,要求将亚基老撤换掉。在主后六年,犹大、撒玛利亚和以土买就改为罗马行省,并且由罗马皇帝派任巡抚治理。彼拉多于主后26年至36年出任此一职位。

(3) 分封王希律和腓力:

此处指的是继承大希律的另两位儿子, 希律安提帕和希律腓力第二。前者为治理加利利和比利亚的分封王(主前4年至主后39年),后者是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加利利海东北)的分封王(主前4年至主后34年)。

(4) 分封王吕撒聂:

假若他是希律家族中的一员,则没有任何资料提供。据部分碑文资料显示,确有一位吕撒聂在主后14至29年间,作亚比利尼(位于今日大马色城的西北)分封的王。

(5) 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

关于此日期资料,对犹太人特别重要。亚那从主后六年开始任大祭司,直到主后十五年被罗马巡抚革拉图免职为止。随后由其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婿相继担任大祭司一职。主后十八年到三十六年间担任此职的该亚法为其女婿。虽然罗马人已废除亚那,犹太人却继续承认其权柄,甚至视为真正的大祭司(约18:13;徒4:6),因此路加在此将这两个名字同列。

  • “神的话临到他。” 正如神的信息临到旧约中的众先知一样。这时施洗约翰在各方面的预备已就绪,神的话即刻成为他传道信息的内容和为人施洗之权柄的来源。
  • 施洗约翰信息的主要内容:

“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3:3)他呼召百姓悔改,远离他们的罪,并接受他的洗礼。有认为洗礼是悔改的记号,但原文显示,它不尽是悔改的记号,也是神恩典的渠道。施洗约翰是旷野里的呼声,是预备主道路的人,以赛亚书40:3的引用,完全都指向了施洗约翰。四卷福音书中,独独只有路加包括了上述引用经文的后两节(赛40:4-5),再次强调福音普世性的必然结果:“凡有血气的,都要见神救恩。”

 

  • 施洗约翰的洗礼:

施洗约翰所传讲的是“ 悔改的洗礼”,也就是在悔改之后或悔改的当时受洗。洗礼对当时的听众而言,一点也不陌生。他们都知道当外邦人改信犹太教时需要受洗,但是,却从未听过连亚伯拉罕的后裔(犹太人)也需要悔改受洗。

 

  • 施洗约翰传讲的方式:

施洗约翰的传讲极其严历,并带有沉重的审判味道。他直指出犹太人错误的想法,误以为神至终一定会因为亚伯拉罕的功劳而善待他们。施洗约翰提醒他们:我们是每个人亲自站在神的面前,必须结出果子(有亚伯拉罕的信而非血统)来证实自己的悔改。

 

  • 路加独有的资料:

在10-14节中,施洗约翰回答三群人,在他们实际的生活里,要如何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或有不同的职业和责任,施洗约翰并没有叫任何一种职业的人离开他们的工作,乃是要他们在工作上秉公行义,慈爱相待。

 

  • 施洗约翰那奇妙而有能力的事工触及各阶层,各类型和各种光景的人。当时对弥赛亚的盼望到处流传着,而施洗约翰的出现的确令百姓们惊奇,并猜测他究竟是否有可能就是他们所期盼的那一位弥赛亚。
    • 施洗约翰断然否认这念头,进而清楚的说明(16-17节),同时也为他先锋的角色做了绝佳的发挥。施洗约翰的说明包括 能力 的比较和 洗礼 的不同。
    • 施洗约翰清楚指出后面要来的这一位,能力比他更大。论到地位的问题,施洗约翰说自己不配给祂 解鞋带 。
    • 施洗约翰自己的洗礼是用 水 ,但能力更大的那一位却是要用圣灵与 火 来施洗。
    • 施洗约翰继续讲述审判的主题(3:17)。麦子要收在仓里,但糠却要用不灭的火 烧尽。这强烈的语句强调审判的必然性和彻底性。

 

问题与思考:  从有关施洗约翰的记载,我们看见他谦卑的态度,以及他对自己和主耶稣之间关系的清楚认识。对于在服侍中的仆人和使女,我们可以从施洗约翰的身上学到什么?或是避免什么呢?(请参阅约3:25-36)

参考回应:骄傲,这种常从服侍果效和侍奉成就中所带来的试探,经常就在不知不觉中临到。施洗约翰不仅仅知道自己的角色,并且刻意常常显明主的地位。让我们常存谦卑,在服侍中, 不因个人角色如何,只因新郎已经来到,就喜乐满足。

 

教师参考: 耶稣要用圣灵与火给人施洗,有人认为这是两次不同的洗礼,前者,在五旬节应验  (  徒1:5 ; 2:4,38 ),后者,被用作审判的记号。但是,此处的经文在希腊原文中,圣灵与火的洗礼是同时发生的。约翰的预言在主后的第一个五旬节应验了,圣灵与火的结合以看得见的形式出现了。如果有人认为:火在这里还是表示审判的话,则表示在十字架上父神对耶稣的审判,耶稣就是我们逾越节的羔羊,被烧在祭坛上。但也有人认为:火,在此处和圣经其他一些地方表示洁净(亚13:9;赛6:6-7;彼前1:7)。

 

问题与思考:  在现今的福音工作中,包括主日讲台,布道会或教牧关怀,我们是否还听得到如此严历刺耳的信息呢?若是已经很少再见了,试问该不该有?为何会没有了呢?

参考回应:请先查看太4:17,确认在耶稣的信息中,也包括施洗约翰的整个信息。再参考太12:34, 得知出自耶稣口中的责备,仍包含有严历的话。鼓励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家乡教会的情况,和他们个人的看法。最后找机会强调,有关审判的信息虽不中听,也不讨人喜欢,但它却是福音信息的构成要素。

 

  • 路加在记述了施洗约翰起头的事工以后,暂时跳离开按照年代的顺序。以第18-20节来总结有关施洗约翰的侍奉和最后落入希律安提帕手中的结局,路加已经预备好要把中心再次转到耶稣的身上。

二、耶稣的受洗  3:21-22

 

路加叙述耶稣受洗的方式非常简短,却标示出祂公开传道的呼召。这呼召伴随着圣灵的印证,并且由天上的声音所确认。

 

  • 耶稣为何受洗:

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可1:9)特别为受洗而来。但是无罪的祂,为何受洗呢?

(1)表明祂将自己分别为圣归给神,而神对弥赛亚诸般义的要求,在耶稣身上都完全得着满足。

(2)表明祂对施洗约翰工作的认同,施洗约翰是祂的先知,祂就是施洗约翰所预言的那位弥赛亚。

 

  • 祷告者耶稣:

在所有福音书的作者中,惟有路加告诉我们,圣灵的降临是在耶稣正祷告的时候。这让我们注意到路加福音描绘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祷告者耶稣。在路加的笔下,耶稣是一位看重祷告的祈祷者,祂也重视基督徒的祷告。

 

教师参考: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一生中许多重要时刻的祷告情形:本段所提在祂受洗后(3:21);祂与法利赛人和犹太律法师首次交锋的前夕(5:16);祂挑选十二个门徒之前(6:12);祂问门徒说祂是谁之前(9:18);祂登山变像前(9:28);祂教导门徒祷告之前(11:1);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22:41)。

 

  • 圣灵的表记:

耶稣受洗时所发生的事,使基督徒视鸽子为圣灵的表记。降临在耶稣身上的圣灵,路加描述其“形状仿佛鸽子”。这也是圣经中仅有的一次,以鸽子来比喻圣灵。

 

问题与思考: 我们或许会想,用鸽子来比喻圣灵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请查太10:16,再尝试回答看看。

参考回应:从耶稣的引用(太10:16)知道,鸽子是驯良的象征,代表了纯洁、单纯、没有诡诈和欺骗。

 

  • 天上来的声音:

路加接着告诉我们,父神用从天上来的声音表达祂的赞许。实在无法得知这奇特的经历如何临到在场的人,但是,声音中所带出的话语内容却是这经历的重要部分。这声音称耶稣为“我的爱子”,接着第二句话说,“我喜悦你”。以上这些话语结合了出自诗篇2:7和以赛亚书42:1的部分文字。若真是如此,正指出在耶稣服侍的最开端,天上来的声音,就将耶稣的角色清楚指向神的儿子(诗2:7)和受苦仆人(赛42:1)的结合。从这一时刻开始,一直到整本路加福音书结束,我们将看见祂如何在这种不寻常的结合中来展开服侍。

问题与查经  有声音从天上下来,这样的经历在耶稣一生的事工中,一共发生过几次呢?除了这里的记载,试找出其他的经文。

参考回应:当耶稣在山上改变像貌时,有声音从云彩中出来(路9:35);第三次则是由约翰所记, 发生在圣殿内,当希利尼人前来,耶稣正置身十字架的阴影下时,有声音从天上下来(约12:28)。

三、耶稣的家谱  3:23-38

正当马太和马可描述耶稣受洗后,紧接记载旷野的经历时,路加却在此处插入一段诉说耶稣年纪(约有30岁)和祂的家谱。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一个历代圣经学者所面临的挑战,那就是马太和路加两卷福音书中, 有关耶稣家谱的明显不同。

  • 两个家谱的差异:( 请比较太1:1-17 和 路3:23-38 两处经文,并找出不同的地方)

马太以“耶稣基督是大卫的后代”(太1:1,现代中文译本)来介绍,家谱则从亚伯拉罕开始,经由大卫和所罗门,直到“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太1:16)路加则以完全相反的方向,从耶稣开始,“依人看来,祂是约瑟的儿子”(路4:23),追溯至拿单到大卫,并经由亚伯拉罕,一路追回到“亚当是神的儿子”(路4:38)。除了追溯原点不同,两个家谱从大卫那一代以下开始,大部分的名字完全不同(除撒拉铁和所罗巴伯外),就好象是两个不同的家谱,因此众多的解释运应而生。

 

 

教师参考: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实在无从证实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无误的。以下说法,较简明,可供作参考:认为马太所给的, 是约瑟的家谱,他是耶稣法律上的父亲;而路加所提供的, 则是马利亚的家谱。这种说法将约瑟是希里的儿子解释为“约瑟,因着婚姻而成为希里的儿子”。而两个谱系,在大卫的两个儿子所罗门和拿单那一代汇合,应验了神的应许。另外, 我们留意在圣经所记载的家谱中,有出现若干代未被记录的现象(如太1:8“约兰生乌西亚”,中间隔有三代),其原因在于“生”这个字,其原文不单指从父亲生,也可以指出自很远的祖先,即指某人“从其父系所生”而言。

 

  • 两位作者的目的:

从两个家谱的比较中,不可忽略两位作者在写作福音书时,他们各自所看重的目的。马太指出,耶稣是大卫的子孙,用以强调弥赛亚的正统家系。而由大卫追溯到耶稣出自亚伯拉罕,这位犹太的民族和信仰之父,更可看出对犹太读者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反观路加的动机,他不仅仅指出耶稣和犹太人,以及和亚伯拉罕的关系而已,他更强调耶稣和全人类的关系。路加并未在亚伯拉罕停住,他一直回溯,最后说到那惊人的事实,“塞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神儿子。” 路加的福音书, 关注普世的得救,和介绍这位属乎万民的救主,这又是另一次的证明。

  • 这两份具体家谱的提醒:
    • 对于我们(特别是所谓的外邦人)时常面对一种危险,就是把耶稣是犹太人的这一事实淡化,甚至忽略了祂的 人 性。耶和华定意将祂儿子无懈可击的身世渊源, 藉着家谱清楚且明白陈列出来。
    • 在基督时代的犹太人, 仍然晓得自己属于十二支派当中的哪一支派,但是到了罗马毁灭耶路撒冷之后,以色列人的家谱便都渐渐遗失了。虽然对大部分犹太人而言, 他们仍在等候弥赛亚的到来,但是将没有任何一位,可以证明自己是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子孙。

问题与思考: 在马太的记载中,我们看见弥赛亚的祖先中有外邦人(喇合和路得),一位妓女(喇合),和一位犯奸淫者(乌利亚的妻子),这些不光彩的部分仍保留在家谱之中,你认为神的用意为何?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参考回应:神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祂能从恶中带出善来。神既然可以从有罪和不完全的家族中带给我们弥赛亚,当然祂也可以藉着你我这样的人,把基督的救恩带给其他人。神能够把我们生命中任何出轨、不合理,甚至邪恶的部分转变成良善。这也提醒了那些在绝望中或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可以转向神, 仰望基督,重新获取勇气。

四、耶稣受试探  4:1-13

本处经文明显是衔接在耶稣受洗后,随即自人群中退离开,独自进入旷野的一段记载。就在祂思想先前所听到来自天上的声音,也在面对面迎战魔鬼的攻击中,耶稣面对了祂要成为弥赛亚的试探。主耶稣受试探的整个经历,显明了祂真是 人 ,和我们一样;也为我们,这些信靠祂的人立下了榜样;同时,也说明了祂确实能体恤信徒们的软弱。

  •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

路加描述“耶稣被圣灵充满”,并且“圣灵将祂引到旷野”。我们看见一个属神的人,带着完美的人性,顺服地进入旷野。请注意耶稣所处的两个环境,“圣灵”和“旷野”。祂下到旷野,但祂仍在圣灵里。祂更接近圣灵,远胜过四周荒凉的旷野。神从未要人单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或独自而行,更没有要人靠自己的力量面对试探。耶稣被圣灵充满,在与神的交通中,藉着圣灵得以装备完全,去面对前面的试探。祂满有信心,不是因为祂属人的生命,而是祂的人性与神有交通。人若与神交通,人若在圣灵的管理之下,才能对抗试探,并且胜过试探。

教师参考: 有关试探的内容,马太和路加均作了详细的报导。但在次序上,第二个和第三个试探,两位作者正好颠倒过来记载。在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前,或许可以先有下面的了解。路加的次序似乎有地理环境上的考虑(头两个试探发生在旷野,最后一个移至圣城中);马太就着重在试探难度的发展(从较为初阶的肉身需要进展到高阶的生命主权掌管)。

 

  • 第一个试探:

魔鬼从耶稣的饥饿开始,他并不怀疑耶稣是神的儿子的身份,这试探乃是要耶稣使用祂的能力(超自然的力量)来供应,满足祂自己个人的需要(4:3)。这个试探的背后,暗示着人所需要的只不过是身体方面,物质方面的供应。耶稣的答复来自申命记8:3,直指出凡与圣经不一致的,就不是重要的了,因为有更重要的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4:4)

  • 第二个试探:

“天下的万国”(4:5),这正是当时罗马帝国的同义字。当时整个世界的体系就是一个罗马帝国,魔鬼把天下的万国指给祂看,并把世上一切的虚华全都摆在耶稣面前。他宣称这一切都是属他的,并且承诺只要耶稣敬拜他,就可得着所有的。

  • 一个围绕着以色列百姓心中最主要的问题:弥赛亚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是一位君王弥赛亚,不仅统治以色列,并且治理万邦?魔鬼此时正提供耶稣这样一个机会(4:7),建议祂用妥协来得着。耶稣明白,祂的国度不属这世界(约18:36-37),祂得国的方法乃是藉着十字架的苦难——死亡。
  • 耶稣对于魔鬼所提的捷径断然拒绝。祂再次引用圣经(申6:13),指出敬拜神是具有排他性的,除了真神一位外,没有人当得敬拜。同时,敬拜也必然带出侍奉(4:8)。耶稣放弃人心所渴望的权力,选择了神呼召祂走上的卑微和牺牲的道路。耶稣不单认定父神是惟一值得顺服和敬拜的,并且定意侍奉祂。

 

  • 第三个试探:

此时的地点移到了耶路撒冷,耶稣受邀从殿顶上跳下。魔鬼的用意可能是在诱使耶稣行出一个虽是壮举,却无多大意义的神迹。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们的主已经说过两次“经上记着说”后,魔鬼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引用经上所说的话。

  • 魔鬼的狡猾,从其不忠实地引用圣经清楚可见。故意省略“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诗91:11)这么明确的部分,同时设下陷阱,要耶稣超越神的安排,作出冒险、特异的举动。从另一角度看,如此扭曲经文原意,以配合其意图的作法,更是误用圣经的可怕现象。
  • 我们可以从主的回答中,看到一个有关属灵生活的正确态度(4:12)。虽然魔鬼要求祂作一些惊人之举来证明祂与神的关系,以及祂对神话语的全然信靠,耶稣的回答却指出,这样作正是证明祂对神的信心不够完全。信心绝对不会是指,使用一些诡计,来证明我们所信的对象是否值得相信。

 

问题与思考: “不可试探主你的神”,这样的教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落实?尝试以例子说明信靠神和试探神的区别。

参考回应: 比如说,神若让我们到了得不着饮食的地步,那时我们若信祂能赐给我们饮食这就是信靠神。我们若懒惰不肯做工,只盼望神将饮食白白的赐给我们,这就是试探神。又如,在神所指示的的路上仰望祂救我们脱离危险,是信靠主。我们若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冒险,还盼望神搭救,就是试探主。

 

  • 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看这次旷野中的试探。
    • 魔鬼引诱耶稣去享有做人的一切好处,而避开任何的坏处:能品尝面包的美味而不必受到农作物等生长规律(自然律)的限制;享受美名和权力却没有十字架的痛苦;经历刺激却没有真实的危险。也就是提供一条捷径,一个妙计,让耶稣能避开十字架而享有冠冕。
    • 耶稣当然知道自己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能力,祂必须决定如何使用它。借着耶稣三次的拒绝试探,使我们看到神给人的自由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人可以吐唾沫在祂脸上,更可以钉死祂),祂的能力没有用到自我的护卫,而是用在祂的自我约束上。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 神的本性就是“ 给”,祂一切的吸引不是来自神迹、权能或任何奥秘,乃是基于牺牲的 爱。
    • 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带出另一个问题:弥赛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弥赛亚?这是困扰以色列人的问题,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祂是一位 爱民 的弥赛亚,能将石头变成面包喂饱家人?一位 君王 弥赛亚,不仅统治以色列,并且治理万邦?似乎我们什么样的弥赛亚都要,就是不要一个 受苦 的弥赛亚。
    • 魔鬼对耶稣的试探是从祂传道开始,一直到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后的那一次是以嘲笑的方式诱惑祂,正如圣经上所记载的,一位罪犯讥笑祂:“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路23:39) 四周观看的人也说:“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神若喜悦祂,现在可以救祂!”(太27:42-43)没有神迹发生,也没有拯救出现,这证明了祂就是不能救自己。一条受苦牺牲的十字架道路是祂定意顺服父神所要走的路。耶稣在旷野面对魔鬼的时候,祂一定知道这一个事实。
    • 耶稣在这三次试探中所引用的经文,出自申命记6:13至8:3的范围之内。这几章的经文, 讨论到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在 旷野 中的经历(主要背景可查看申8:1-5)。让我们看到神的百姓在古时候的经历,和耶稣祂自己的经历,有着类似之处。耶稣既像以色列人, 也像我们一样, 都同样受试探。正因为如此,祂成了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不仅“能搭救被试探的人”,也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作我们“随时的帮助”(来2:17-18;4:15-16)。

问题与思考 纵观这次在旷野的决战,耶稣在那时才正要开始祂的使命,并且是在一种虚弱(饥饿)的光景中踏入了敌人的地盘。祂使用了什么样的武器来对抗?我们是否也可以使用这武器战胜魔鬼呢?

参考回应:耶稣虽然身为神的儿子,却用了一件人人皆可使用的武器打败魔鬼,那就是圣灵的宝剑,神的话(弗6:17;来4:12)。

  • 当魔鬼用尽了一切攻击的手段,和所有收买基督的方法之后,路加告诉我们,这时他“就暂离开耶稣”。另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说法是,他“远远站在一边,等待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
    • 魔鬼的离开,只表示在等候 新 的机会,可以再次出现(魔鬼的工作, 可参考8:12;10:19;11:18;13:16;22:3、31)。在耶稣整个传道生涯中,撒但一直在试探耶稣(另见可8:33),直到客西马尼园,那次是祂所经历最历害、最大的一次试探(22:53)。

问题与思考: 我们就和耶稣一样,在这一生当中,并没有赋予不被试探的特权。试说说看,在遇见试探时,有哪些的态度是我们应当持守的。

作业:

参考回应:抵挡魔鬼(雅4:7;彼前5:9);谨慎小心(太26:41;林前16:13);

使用圣经(弗6:17;来4:12);随时祷告(太6:13;诗13:3);

靠主体恤(来4:15-16;路22:31-32)。

 

  • 撒但的试探没有停止过,相对的,耶稣在旷野迎战所建立的自制模式(自我约束的能力)也一直维持着。在耶稣的一生中,我们没有看到耶稣 强迫 任何一个人,相反地,祂总是在说明选择的结果后,把决定权留给人。(例如耶稣毫不妥协地回答一位财主的问题,然后任他离去。路18:18-25)耶稣说:“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 祂总是尽可能地,以不带任何的煽动情感的方式,去发出这样的邀请。

问题与思考: “救主情怀”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持续坚决地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试问这样的态度是否正确?你曾有过吗?

参考回应:需要留意,避免陷入这种不健康的固执。想想看,真正的救主并不这样做, 祂并没有在祂世上的年间,就使全世界归向祂,祂也从未坚持治愈一个还不肯接受治疗的人。

 

  • 从教会的历史,我们看到耶稣的许多跟随者, 顺服了耶稣所抗拒的试探。然而可悲的现象却也显示出,教会竟一直努力地要去改进基督得国的方式。有时候,教会和政府联手以便能迅速获取权力;有时候,教会也培养出一些成功型的明星人物,他们深知如何藉着神迹奇事能带来权威;有时候,教会也借用政客,销售员以及广告媒体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经营策略。然而,我们在耶稣的身上却完全找不到这些“策略”的影子。

问题与参考: 若从教会历史转到我们个人的身上,是否也是极容易陷入这类的试探呢?在分享后,让我们彼此守望代祷。

参考回应:我是否也常陷于习惯要自己掌握一切,甚至催逼别人来配合我所相信的目标,这类自以为是的困境中。我是否缺乏一种等候神,并以祂的速度(可能是缓慢的)和方式(可能是温柔的)来工作的耐心。

 

  • 在拒绝任何引诱祂逃避受苦的试探之后,耶稣正式地踏上这条苦难的旅程,一条终将引导祂到达 耶路撒冷 ,走向 十字架 的旅程。

回路加福音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