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11s

单元11  警戒门徒和预备主来  12:1—13:9

 

一、警戒假冒为善和亵渎圣灵  12:1-12

 

就在上一次宴席结束之际,法利赛人和文士筹谋定意要致耶稣于死地。本单元一开始的场景是混乱的,当时的情形似乎是:        阶层对祂满怀敌意,       则是兴致勃勃,祂的       却是困惑为难。

 

  • 主警告门徒(12:1-3)
    • 大批的群众:

只有路加提供这么明确的群众人数(“几万人”,和合本),但是在原文中该字的意义也可以翻译为“ 成千成万”(现代中文译本),用来指不定数量的大批群众。无论如何,耶稣在面对这样的场面时,祂首先当着众人的面先对       说话。

  • 法利赛人的酵:

酵在新约圣经中的一般用法 ( 似乎只有在太13:33是例外 ),象征着邪恶和腐败,它所指的是一种缓慢的、不知不觉的和持续不断的       。“ 法利赛人”这个运动兴起于马加比时期,在之后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阶级。法利赛人自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要防止以色列百姓与拜偶像的列族之间的混淆,进而避免丧失掉神选民的纯洁与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渐渐以        的条文、教义、仪式为傲;到了耶稣的时代,他们竟完全变了质,失去原本在属灵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力。

  • 假冒为善:

这个词字面直接的翻译就是“戴着      ”,引申为欺骗和不诚实。在这个警告里耶稣指出,这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运动,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把真诚的宗教表现,变成虚伪的把戏。正是这个假冒为善的酵摧毁了它。

  • 面具揭开时:

假冒为善的技巧,有赖于把东西       起来。就如同面具最终要从演员的脸上揭下来,任何形式的隐藏最后也终将挪去,露出它的原貌来。如今,法利赛人或许可以把某些东西掩盖,或隐藏起来,但在最后审判的日子到来时,一切都将要被识破。

 

  • 主指引门徒(12:4-5)
    • 虚假的惧怕:

耶稣以极为温柔的语气称呼祂的门徒为“我的       ”。显然耶稣是在预备他们面对不久之后,祂即将要走向的十字架。耶稣告诉他们,不要怕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什么的。虽然这样的害怕无疑是一种自然的倾向,耶稣却明确地指出,不要惧怕这些能力有限的,       是他们最后的威胁,他们的力量就到此为止。

  • 真正的畏惧:

我们真正惧怕的反倒应该是——     ,祂的权柄超越了死亡界线。就是这位有权柄把我们丢在地狱里的神,才是我们应当要惧怕的对象。这里被翻译成“地狱”的原希伯来文字意为“欣嫩子谷”,是指着邻接耶路撒冷的一处谷地,早年是将孩童当作祭物献给摩洛神的地方(利18:21;王上11:7)。在新约圣经时代,这地方被用来作为     坑,随时总是有     在燃烧着。耶稣将这个地点赋予属灵的意义,指出有一位神,能将人抛入地狱里,你们当害怕的正是这一位神。

 

  • 主安慰门徒(12:6-12)
    • 神的眷顾: 耶稣在指引门徒应当畏惧神之后,祂接着就说到神      祂的百姓。
      1. 二分银子可以买到四只麻雀,并获赠一只 的。因为马太告诉我们,两只麻雀卖一分银子(太10:29)。耶稣所指的正是这一只,连这只免费的,在神面前也不会被忘记。若神都看顾了最普通、最廉价的麻雀,更何况是人,祂岂不是更要看顾吗?
      2. 连我们的 都被数算过的这件事,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实际上的数算,而是指出一个事实:神充分眷顾祂的百姓,祂知道他们最小的细节,甚至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事,祂都知道。
    • 神的承认:

任何一个在人面前承认祂的人,耶稣也会在神的使者面前认他。如此一来就把责任落在人的身上,同时也是我们在面对       的日子时,一项极大的鼓励。相对地,若有不承认祂的,最终也必要面对被否认的局面。

 

问题与思考  人会以什么方式承认主名?人又会在哪些情况下否认耶稣呢?

 

  • 亵渎圣灵者:
    1. 在耶稣的时代,有些人不只是拒绝承认祂,他们甚至超越了不愿意承认,还进一步地羞辱、控告祂。例如,有控告祂在安息日治病的,有指责祂不遵守传统犹太宗教律法和遗传的,以及说祂立下榜样使跟随的人一样走偏路的。更有逾越这些,甚至指控在祂身上的能力不是来自于神,而是从鬼王 来的(路11:14-20;太12:22-32)。耶稣特别区分了人说话干犯人子和亵渎 的不同。
    2. 对于耶稣,这位以人子身份在人群中服侍人的主,以话语来控告亵渎祂将非常严重。 即使如此,耶稣还是清楚指出,如此干犯祂的人,他的罪仍然可得到 。从许多悔改归向祂的人的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这个事实。但是,亵渎圣灵的罪,却是

      得到赦免。

  1. 单从路加的经文中,我们不容易清楚得知,到底什么是亵渎圣灵的罪。其他福音书的作者在耶稣的教导中,对这种罪的描述有具体的指明和陈述。在马太(12:22-32)和马可(3:20-30)的记录中,这段有关亵渎圣灵不得赦免的话,是紧跟在别西卜的辩论之后。那时耶稣的敌人将祂怜悯医治的工作归给魔鬼,他们称良善的为邪恶。在这种情况下的人无法、也不能 ,亦不会主动寻求       ,因为他们缺乏罪恶感并拒绝神所宣称的一切。
  2. 由以上的经文关系和说明,我们知道亵渎圣灵并不是单单地指,说出任何形式不当的话语而已,而是一个人的生命 。一种故意、恶意,且持续不断的 ,坚决地去拒绝神对人拯救的能力与恩典。新约时代中的那群法利赛人,他们正是以这样的态度致耶稣死于十字架上。不过,我们却也要知道,神赦罪的能力并未因此而减退,只是这种罪人,不再有力量可以去悔改和相信。
  • 圣灵的帮助
    1. 耶稣的门徒终将要发现,祂的敌人所亵渎的那 ,将是他们在受逼迫和困境中的帮助。
    2. 属祂的人,耶稣告诉他们,就是在被控告而带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的面前,也不要去想怎么辩护。因为 的教训将会在那个时刻临到,指示他们当说的话。这应许已经于耶稣复活之后,在 和使徒被圣灵充满,说话大有能力的事件上得到了验证(徒4:8,31;6:10)。

问题与思考  试想,在第12节中耶稣说到,圣灵将会指教那在危急受审讯中所“当说的话”。你认为这会是哪些话呢?是不是指那些教导他们要如何回应,才能保证获得安全释放的话语?还是有其他的可能呢?

 

二、无知的财主  12:13-21

 

从群众当中突然而来的打岔,中断了耶稣和门徒的谈话,也让耶稣开始了一段论及物质和真财宝的教训。

 

  • 仲裁的要求(12:13-15)
    • 分产业的问题:

听起来这人好象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他要求耶稣主持公道。犹太的拉比通常会对有关法律上的争执作出裁决,这人显然把耶稣当作是一位典型的       ,而向祂提出这样的要求。

  • 耶稣的回应:

耶稣以一个尖锐、制止性的问题,拒绝与这事件有任何牵连。祂来了,是要带领人归向神,不是要把      带给人;也不是要让人分离,乃是要使人       。祂关注的,是人内在的态度,而不是谁得着了什么。

  • 重要的警告:

接下来耶稣针对防备一切的       提出强烈的警告:要谨慎、自守。并以一句智慧的话语提供我们遵行的原则: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耶稣随后用了一个比喻帮助人明白这一切。

 

  • 比喻的使用(12:16-21)
    • 财主的困境:
      1.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当他面对另一轮丰收的成果时,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地方好收藏他的生产。这位财主也没有人可以和他讨论,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信任任何人。而他的财富是他私人的,他只和 开会,并与 讨论如何保障自己将来的生活。
      2. 在他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出现“我的”(和合本圣经中共出现 次)。他并不在乎要如何有智慧地运用他的财富,既没有想要服侍神,也不考虑帮助其他人。他自认为物质就能满足他全人的需要,他也视他的小世界是仅仅为了供他单独使用和享受而存在的。
    • 逆转的结局:
      1. 人计划要作的是一回事,神计划要作的又是另一回事。神最后对财主说:无知的人哪! “ 今夜” 被放在句首作为强调使用,指出一个人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要求 。如果一心一意只是想要依赖属物质的东西,而完全无视于生命之主的存在,他就的的确确是一个    的人。
      2. “ 必要你的灵魂”, 在希腊文中,“ 要”是指偿还 。财主的灵魂、生命都是从 那儿借来的,而现在就是神要他归还的时候。 人用一生来积攒和储存的财物, 到最后却不属于自己, 所以神问他说: “ 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3. 最后,耶稣在比喻中以一句智慧的言语来作总结(12:21)。拿神所给予的去使自己富有的人实在是走错了方向,惟有以此来服侍 ,也就是用在神所关注的地方,才能荣耀神,也才能使自己在神的面前真正

 

三、寻求神的国  12:22-34

 

耶稣再一次转向祂的门徒,衔接之前有关的教导,但着重在“家道”(一个人所拥有的)和“生命”的讨论,祂强调了       的重要性。

 

  • 不要忧虑(12:22-23)

贪心是指觉得所获得的永远不够,         则是害怕已有的还不够。耶稣延伸了前面的谈话,但不再是给一般群众的教训。祂对门徒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因为生命最终不是依靠身体的饮食:人活着不是单靠        。这也回应了祂之前曾说过的一句话:“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什么的不要怕他们。”(12:4)因此祂说,不要忧虑。

 

  • 想一想(12:24-28)
    • 不忧虑实际上是很难的,我们的主深知这一点,所以祂要门徒们好好地想一想。首先思想的对象是 。当然祂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坐在那里,等神来养活我们。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乌鸦不种不收,没有仓库,神尚且养活它们;但我们能种,能收,也知道如何盖仓库,我们就应该去种、去收、去盖仓库;如果神都顾念那些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推理能力的飞鸟了,祂岂不更顾念我们这些祂所宝贝,并且已经赐下先见之明和推理能力的人呢?
    • 其次再来想一想 。它们不劳苦,我们能劳苦;它们不纺线,我们能纺线;然而所罗门所穿戴的还不如一朵花华美。神如果都这样装饰不劳苦、不纺线的百合花,祂岂不更要装饰我们这些有能力劳苦、纺线的人呢?
    • 思想另一个事实。就如前一个比喻中所提到的,当神的召唤来到时,无知的财主并不能给他短暂的人生多加添上一刻。如果连这么一件“ 非常 的事”都做不到,我们为什么还要为其他的事忧虑呢?
    • 纵使有一天我不能劳苦、纺线,不能收割、贮藏,我仍然知道, 还是能。因为如果神都为那些如此迅速就消失了的花朵和草做了这一切,何况是祂的百姓呢?我深知神一定会眷顾。

 

  • 求(12:29-32)
    • 忧虑会使行动受到严重的抑制,活在忧虑之中将会使我们容易忽略掉生命的一切意义。耶稣此时转变成以命令,要跟从祂的人不要忧虑。我们的主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想这些 的、     的事。祂乃是不要我们为这些事担心,不要把这些事当作生命里最热衷追求的目标。
    • 耶稣从消极转向积极。祂要我们祈求的,就是去得着 ,专注于有关这个国度里的一切事,并和这个国度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 吃什么和喝什么,这些必须的东西, 都知道。然而耶稣要祂的门徒先把优先次序调整正确,如此,        就必供应这一切的需要。进一步地,耶稣再次确认,我们的心若渴望寻求祂的国,天父就乐意将天国一切的福份赏赐给我们。

 

  • 追求真财宝(12:33-34)
    • 耶稣接着提到应用的方法,祂呼召人正确地投资他的 和生命。耶稣从未反对私有财产,这里所提到的方法涉及变卖属地的资财,好去周济人。
    • 在比较属地与属天的财富后,耶稣劝吿跟从祂的人要专注在真正的财富——属 的宝藏上。对财富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他就能委身在神的国里,因为人的     与财宝是结合在一起的。

 

四、预备主再来(12:35-59)

 

就在耶稣强调正确运用财富的教导时,祂提醒我们属     事物的短暂和        来临的必然。这些提醒,包括三个比喻性的举例。对耶稣当时的听众来说,乃在警告他们要为一个即将来临的危机作        。这个危机就他们所能理解的,似乎是指环绕在耶稣钉十字架的这件事上。

出现在马可福音(13:33-37)和马太福音(24:43-44;45-51),三个相对应的比喻举例中,内容上略有差异。但是最主要的不同还在于马太和马可均将这些比喻放在耶稣受难之      ,于橄榄山上的教导中。在那里,耶稣已从耶路撒冷将要毁灭的预言,清楚谈到祂第二次的再临和世界末日的审判,但是路加则是完全回避了这些。就时间而言,在路加的记载里,此时的耶稣却仍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之中。

有了这样的了解,让我们再次回到本段中耶稣所提醒的危机。它可以是指跟从耶稣的人,必须随时预备好要面对的生活和信仰危机;也可以是指即将发生在          的危机;当然,也不能排除它是指向耶稣第二次再来,这个最终危机的可能性。

 

  • 警醒预备(12:35-40)
    • 耶稣把祂的听众比喻成一群等待 从婚宴上返家的仆人。腰间束带是预备妥当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不能确定主人返家的确切时刻,或二更天(9:00-12:00,晚上),或是三更天(12:00-3:00,凌晨),则表示仆人必须是彻夜        他们的主人回来。
    • 当主人回来后发现仆人如此地预备妥当,他在高兴之余为仆人所做的(即主人愿意将正常的角色易位,反而来服侍仆人),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在真实的生活中见到。无论如何,我们却知道这正是 描述自己时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参路     22:27)。的确,到那时神的百姓所得着的赏赐,也象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 警醒预备的提醒,耶稣在另一个比喻里,以不同的角色再做了一次强调。这次是 必须要预备好,以确保自己可以免去盗贼侵入的损失。
    • 路加记录了耶稣在结束这个教导段落时的宣告(12:40)。我们虽然很难了解当时的听众究竟如何理解这样的宣告,不过它的确说到,耶稣第二次的再来是必然的(参太24:43-44)。但由于到来的 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必须生活在持续不断预备的状态中。

 

  • 仆人的责任(12:41-48)
    • 这里的打岔,是由 的问题所带出来。由于不确定以上耶稣所说的究竟是应用在十二位门徒或是群众的身上,他向耶稣提出了这个问题。不像在马可福音中所给的直接答复(可13:37),耶稣倒用了另一个比较善仆和恶仆的比喻来做说明。
    • 亦是仆人,不过他肩负管理主人所有财产的工作,这使得主人可以免去例行的行政工作。如果他是忠心又有见识,必定会留意财产是否适当地在运营,也能确保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喂养。
    • 耶稣说到一种情况,就是主人不在家,却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回来。以上的管家将因着他们对职责的回应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忠心有见识,并能顺利完成托付者(12:42-43),另一种则是怠忽职责,且滥用权利者(12:45)。前者将要得着主人的 (12:43-44),后者则会受到        (12:46)。
    • 耶稣让祂的听众明白祂的比喻适合各种人。祂并没有直接回答彼得的疑问,却将注意力引向所有 的责任:权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个一般性的原则代表人类所能了解的公平,也是神在圣经中所提供的。尽管很多时候, 我们也尝试要在祂的话语中, 寻找针对特殊情况下(就我们看来是所谓的不公平)的特定答案,然而我们实在需要学习, 将它交托给那位全能全智又全然爱我们的神。记住一定是由祂来做最后的裁定,而不是由有限的我们。
    • 不同程度的惩罚将临到不同程度失职的人的身上。对于无知而犯罪的人,也受刑罚的这一件事上(第48节),提醒了我们,没有尽力明白神旨意并遵行的人,要负起更多的责任。

 

  • 主内心的迫切(12:49-53)
    • 头两节表露了耶稣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字架时,其心中百感交集的心声。首先祂表明祂对这世界的目的:“ 我来要把 丢在地上。” 耶稣的来临意味着审判,这让我们想到施冼约翰预告要来的那一位 —— 祂要用圣灵与      给你们施洗 (3:16);“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    里”(3:9);“ 把糠用不灭的      烧尽了”(3:17)。自从耶稣公开宣教以来,这火便一直燃烧着,就在祂上十字架的那一刻起,火就已经着起来并要烧遍全世界。
    • 其次,在祂的话语里启示了祂对生命热切的渴望: “ 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

         的吗?” 这也是祂定意向耶路撒冷去的原因。“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可10:32)祂最热切期望的,就是完成祂的目的。

  • 接下来,我们看见祂把火丢在地上的方法:“ 我有当受的 还没有成就。” 耶稣的      就像是洗礼(参可10:38),祂正定睛望向祂那十字架死亡的洗礼。然而因那时候还未到,祂感受到一种时间的限制,“ 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 内心的迫切, 让耶稣再度面对门徒时,无法掩饰祂所看到的真实过程。 祂来要引起 ,那些归向祂的人将和拒绝祂的人起纷争。就某种意义来说,耶稣来了的确是要带来和平,是人与      之间的和好,及其所要产生人与       之间的和平。但另一方面,祂的信息却造成分裂。耶稣要求跟从祂的人背起他们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这样的生命不可避免地会和不信的人大大不同。这种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会深入到家庭至亲的关系之中。

 

  • 时候的征兆(12:54-59)
    • 在马太的记载中,耶稣以类似这段的言论去回应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对 的要求(太16:1-4)。然而在这里耶稣则是责备群众,他们虽能对天气做出正确的预报,却对        的事不能明确查知。
    • “ 这时候”(12:56),所有属灵的兆头都指向 就是那位拯救者,也指向了即将要发生在耶路撒冷,祂的被拒绝和钉十字架。这群假冒为善的人,由于他们宗教上的形式主义,拦阻了他们对耶稣来临重大意义的认识。
    • 有关耶稣在第57-59节的教导,相近的内容出现在马太福音中(太5:23-26)。两处都指出,在属地的事物上,人应尽其所能地在法庭外寻求 ,因为在诉讼的事上将会耗费许多的时间。马太的经文中其应用是清楚的,人在和弟兄和好后,所献上的祭才是真敬拜。但路加的经文则缺乏明显的应用。似乎可以理解成是在提醒我们,要尽快地处理和人之间的任何矛盾,如此才能让我们专注地面对神。

 

五、悔改  13:1-9

 

在这一段中,不论是耶稣被告知的事或是祂主动提及的另一事件和比喻,耶稣都将它们指向悔改的        需要。

 

  • 灭亡的人(13:1-5)
    • 事件一:

 

  • 事件二:

 

 

 

  • 耶稣的提问:

耶稣使用以上二例两次询问他们,在灾害中丧生的人,他们的罪难道比别人重大吗?这是因为当时的人,常以为灾害只临到那些罪大恶极的人身上。耶稣却要藉此指出,所有的人都是       ,都必须        ,否则也要面临可怕的结局。

  • 快快悔改:

灾难的出现,处处提醒世人要赶快悔改。悔改是        永远的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体现出它的果效;悔改同时也是        都必须做的事,好保守自己能够远离罪恶。

 

  • 不结果实的无花果树(13:6-9)
    • 无花果树的故事曾分别在马太(21:18-22)和马可(11:12-14;20-24)的记载中出现,不过在以上的例子中,耶稣的教导都和信心与 有关。
    • 这里是一个比喻,耶稣以葡萄园中的一棵无花果树为场景。既是栽种在葡萄园中长达有 年之久,也有主人持续的关注,就表示土壤应该是肥沃的,栽种和养护也是尽心的。但是现在它对主人而言,不仅不会结        ,还占了其他可以有出产的果树的地土,所以主人命令把它砍了吧!
    • 依据园丁的建议,充分表明那会是一次新的机会。宽限一年,反映出神对悖逆人类的         ,祂盼望人人悔改得救;不过却也告诉我们,机会并不是持续到永远的这个事实。

 

问题与思考  这个看似不同于其他两处福音书所提无花果树故事的应用,请查看耶稣在其他有关葡萄园故事的比喻和寓意,尝试找出这个不结果实无花果树比喻的意义。(太20:1-15,21:28-32,33-46;约15:1-11)

 

试试举一些我们生活中实例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才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引导学生讨论狭义和自义的人。)

回路加福音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