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5t

单元5  拣选使徒与平地讲道  6:1—49

本单元背景:

四本福音书全都清楚指出,耶稣和犹太当权者之间的一个主要冲突点,是关于遵守安息日的方式。本单元由此讨论开始,并记录耶稣挑选十二门徒,正式展开门徒训练的计划。就在耶稣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的时候,一篇重要却未必讨好的讲章出现。一套翻转当时,也翻转现代人的全新价值观,一种属于神的国的全新看见,藉着这位已引起满城风云的传奇人士口中, 向第一世纪巴勒斯坦的居民开讲。

本单元目标:经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后,学生将可以

一、藉由安息日事件的探讨,学会分辨神的律法和人的传统。

二、认识并且渴望耶稣所应许的福份。

三、明白耶稣教导中的绝对理想,也能坦诚接受祂赐予的绝对恩典。

本单元大纲

一、安息日的真义          6: 1-11

二、挑选十二使徒          6:12-16

三、在平地的讲道          6:17-49

一、安息日的真义  6:1-11

耶稣从不破坏神的律法,也丝毫不降低律法所要求的标准。但是祂反对在律法之外,加上那些人们认为与律法平等甚至比律法还要高的传统。在当时,法利赛人和文士自认为是在护卫律法,在律法之外加上解释和应用,很多时候, 不仅曲解神的律法,并带给百姓极大的束缚和不自由。这段经文记载两件和遵守安息日有关的事件,一件发生在麦地边,另一件则发生在会堂中。

  • 安息日的规定
    • 律法怎么说?请查考申命记23:25,判断耶稣的门徒行经麦地时所做的有无违背律法。之后请再查考出埃及记20:8-11,再做一次判断。
    • 人的解释为何?

针对“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在犹太人关于律法的遗传文集中,订有39条禁例。其中说明收割和打谷都算为工作。又为帮助每一位犹太人能确实遵守,在应用方面所制定的规则明言:掐麦穗就等于收割,用手搓麦穗就等于打谷!有了以上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门徒并没有违背律法,但他们违反了人的传统。

教师参考: 以下说明另一件“违反安息日”的事件:负责抄写经文的一位文士,经常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将笔挂放在耳朵上,走到户外去观察日落并迎接新一天的来到。假如那次日落是一个安息日的开始,这位文士就必须记得将笔放在书桌上以避免在欣赏日落后因带着那支笔,也就是背负担子,返回室内而违反安息日的规定。

  •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 引用旧约中大卫的例子(撒上21:3-6)
      • 律法怎么说:请查考利未记24:5-9,判断故事中大卫的举动是否合乎律法规定。
      • 人的解释为何?耶稣认为这群自认为捍卫律法的法利赛人当然读过这段记载。耶稣实际上是在问,你们认为大卫吃陈设饼是违反律法了吗?谁责备了他?你们定他罪吗?
    • 安息日的主的解释:

耶稣的回答不是以律法规条为准,而是追溯律法的精神。引用旧约记载大卫与跟从他的人在饥饿时,吃了不可吃的陈设饼之先例,说明律法的精神是照顾人的需要,而非限制人。进而宣告:“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问题与思考: 有人认为人子的意思是指“人”, 又引用马可记述耶稣的话:“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 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2:27) 最后得到解释:人是比安息日重要的。你认为正确吗? 安息日的原则又当是什么呢?

参考回应:人子的原意可以是“人”, 但是在福音书中, 当作者使用“人子”一词时, 一律是指向耶稣。在这里耶稣似乎是一语双关, 由安息日为人设立, 继续说到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祂并没有废除安息日, 祂来也不是要取消安息日,乃是要解释安息日的意义。安息日是神所设立的制度, 从创世记得知, 在神工作的第七天, 人生活的第一天, 就是安息日。人经过第一天的休息之后,就开始工作,耶稣的复活把我们再次带回“安息日是第一天”的最初设计中。我们不再是由工作进入安息。反倒是因为主的缘故, 有了永远的安息,我们就能从安息进入工作。耶稣在这里启示我们, 安息日的原则固然是要叫人得休息, 但是最重要的事,是为了崇拜, 亲近神。安息日不是叫人松散, 无所事事, 也不是积极安排, 劳累旅游;乃是要人放下一切琐碎的、暂时的、属物质的事物, 进入祂的院, 与祂有交通和团契。这才是祂所说, 祂是安息日的主的真义。

 

  • 在安息日医治

路加以耶稣在安息日所行的一个神迹来强调,祂用行动证实祂的主权超越了日子和疾病。

  • 冲突逐渐白热化:

耶稣医治瘫子的事迹将祂和犹太领袖间的冲突表面化,两者间的敌对态势也日益明显。这里我们发现,文士和法利赛人似乎已心有成见,认定耶稣是个律法的破坏者,任何出自祂并彰显神权能和同在的神迹,他们一律不愿接受。路加告诉我们,他们的出现是为要窥探耶稣。他们原不能否认耶稣医治的能力,现在倒希望祂医治那位右手枯干的人,好拿到控告祂的把柄。他们心已蒙蔽,感兴趣的只是控告,而不是医治。

  • 耶稣主动出击:

首先吩咐那右手残废的人站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耶稣随后尖锐地质问反对祂的人,祂并不认为有所谓中立的可能。耶稣实际上是说,你面对这样一个病人,只有一个选择,你不行善,就行 恶 了;你不是救他命,就是 害 他命。基督用祂的问题,向他们提出挑战,更用实际的医治说明祂的立场。

  • 有关安息日争论的真义:

从本段两个例子中,我们的主都与宗教的禁例背道而驰。然而这些禁例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律法基础上,祂是为了真理而干犯传统。祂在这两件事中都没有废弃安息日,乃是将安息日重新带回到神的旨意中。

 

思想与祷告 在耶稣的身上,勇气与怜悯是并肩而行的。祂有足够的勇气去反对那些固守律法主义的犹太领袖(5:17-26;6:6-11),同时祂对于那些有需求的人却充满了温柔和恩典(4:40-41;5:12-14;6:17-19)。我们是否对罪恶能够保持强硬的态度?是否能够在合乎真理的事情上毫不妥协?而同时又能对周围那些需要帮助、鼓励和支持的人表示同情,伸出怜悯的手呢?

二、挑选十二使徒  6:12-16

耶稣的传道生涯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那时”,指的是祂的仇敌正逐渐增加中,敌意也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恶毒。同时,祂的名声却愈加被传扬出去,跟随者日益增多。耶稣在祷告寻求后,拣选了十二位使徒,不仅开始了基督教会有关门徒  服侍 和  培训 的历史,也为普世 宣教 的事工奠下基础。

 

作业:

查经与活动  耶稣的十二个使徒:这十二位使徒在新约圣经中前后共被列出四次, 名单的排列次序和称呼方式都有些微小的差异。请查考下列四处的经文,尝试将每一处的名单,以四位为一组,分成三组的方式来观察,并记下你的发现。太10:2-4;可3:16-19;路6:14-16;徒1:13

参考回应: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使徒行传

西门彼得                    西门彼得                    西门彼得               西门彼得

安得烈                        雅各                            安得烈                   约翰

雅各                            约翰                            雅各                       雅各

约翰                            安得烈                        约翰                       安得烈

腓力                            腓力                            腓力                       腓力

巴多罗买                    巴多罗买                    巴多罗买               多马

多马                            马太                            马太                       巴多罗买

马太                            多马                            多马                       马太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达太                            达太                            奋锐党的西门            奋锐党的西门

奋锐党的西门            奋锐党的西门            雅各的儿子犹大        雅各的儿子犹大

加略人犹大                加略人犹大                加略人犹大

观察发现:

a、每组中第一个出现的名字均为同一人:西门彼得、腓力、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b、在四处记载中,西门彼得总是为首的第一个使徒;加略人犹大则是居末并加注是个出卖者。惟使徒行传中因犹大已上吊自杀,故不予记入。

c、马太和马可中的达太在路加的记述中则以雅各的儿子(或称兄弟)犹大出现。是否就是指同一位,无法证实。

d、四卷书中都列入第二组的巴多罗买是否就是腓力所引介给耶稣的拿但业(约1:45-51),成为很多人的推测,但仍无法证实。

e、从这样的列表看来,似乎建议着这十二位使徒正是以分组的方式来服侍。后来耶稣差遣七十个门徒,以两个为一组的方式出去传福音(路10:1)也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 跟随耶稣的人群
    • 在最外围:

一些初入门的,他们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寻求者,想要弄清楚耶稣究竟是谁。其中也包括犹太的爱国人士,似乎他们也在等着耶稣宣告对罗马政府的革命。这一批群众自然也成了耶稣的保护者,使得祂的敌人不敢公开逮捕祂。虽然耶稣从来不曾迎合过这些最外围的人群,但是祂仍然向他们讲道。

  • 在稍内圈:

人数应有百来人以上,这是一群真诚的跟随者,也是同耶稣一起旅行的人。当路加记载耶稣“叫祂的门徒来”(6:13),很可能指的就是这一群人。门徒是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在第一世纪,学生不只是修读一门学科,乃是跟随一个老师。耶稣对是否受人欢迎并不在意,祂主要的讲道都是针对这些认真的跟随者。祂且在教导中不断地催促和邀请他们有更深一层的委身。

  • 在最内圈:

耶稣并不像当时代的其他拉比,祂不让别人来选择祂, 反而是由耶稣亲自挑选祂的最内圈门徒。从众多门徒中挑选出十二位,其中至少有四位来自捕鱼业,一位曾是任职于傀儡政府内的税吏,也有已加入暴力反抗罗马的奋锐党党员。整体而言,这个最内圈的组合并不突出,从人的角度看,这真是一群平凡的人。

问题与思考  在最内圈的这份名单上,我们没看到像尼哥底母这样一流的学者,或是亚利马太的约瑟这种财主,似乎也很难从这群人当中找到真正的领袖型人才。的确,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组合,再平凡不过了。为什么耶稣会想在他们身上投资时间呢?他们的平凡是否给了你一些想法呢?

参考回应: 马可告诉我们耶稣挑选十二门徒的动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3:14)一种生命和生活的见证,在实际的相处中,祂是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他们成了祂的家人。耶稣和门徒们的团契生活, 以及祂对他们的差遣以继续福音使命的传承, 都成了我们今日效法和学习的榜样。你不觉得这批门徒的平凡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吗?耶稣并不是依据这些跟随者天然的才干、资质、可塑性, 或是潜能来挑选他们。当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虽然这些人曾经误会祂,不当地使用属灵的能力,也曾软弱和离开过祂,但是,却也因着这样的一批凡夫俗子,耶稣所建立的教会能在这廿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地成长。

  • 挑选十二使徒 (6:12-16)
  • 祷告:

路加使我们注意到耶稣在几个重要关键时刻的祷告 (之前的两处,请学生回忆。路3:21;5:16)。就在拣选第一批门徒的前一夜,耶稣独自一个人上山祷告,花了一整夜的时间与神交通。在敬拜和亲近神当中,神就将祂自己的意念、心思向祂启示

  • 挑选:

这个挑选的行动充满了独断性。没有公开的讨论或私下和门徒的咨询,也不是选举,乃是祂亲自的拣选。祂直接挑选了最适当的人。当然,这样的挑选所带来的责任就完全落在祂自己的身上。

  • 十二:

这是以色列支派的数目,说明耶稣正在建立真以色列人——神的百姓。从耶稣和跟从祂的使徒身上,似乎让我们看见神带领以色列十二支派前往应许之地。

  • 使徒:

耶稣在挑选之后,并给他们命名,称他们为“使徒”。这词具有“分开”和“使者”的意思。马可解释说,耶稣拣选他们,是“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3:14)也就是说,主使他们被分别出来,先与祂在一起,然后再差他们出去,作祂的代表。这就带出了宣教的观念,以及他们服侍的中心——传道。

问题与思考 “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这是路加告诉我们耶稣在拣选十二使徒前惟一做的事。今日在教会各样的选举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预备工作呢?

参考回应:鼓励学生谨记耶稣的榜样,以属灵、合神心意的态度参与每一次教会事务的办理。不仅仅自己力行,  也不忘记提醒、教导会众一起来遵行。

三、 在平地上的讲道  6:17-49

耶稣从祂拣选十二门徒的那座山下来后,四面八方拥来的群众,不仅等候聆听祂的讲道,医病和赶鬼的需要也在期望中得到耶稣的关注。路加提供我们如此的背景,并记下耶稣重要的一次讲道内容。

首先,我们留意到这段以 论福 开始,而以令人印象深刻的 盖房子比喻作结束的讲道,和马太使用三章经文来记载的“登山宝训”有许多类似之处。但从场合的不同、地点的相异、内容的长短和不完全一致等的客观因素,实在很难认定它们就是同一篇讲道。许多的研究和分析都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我们或许能够推测,耶稣在不同的讲论中曾经使用同样的,或相类似的材料;也可能马太和路加都有着相同的资料来源,但按其各自写作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材考虑。

路加所记载耶稣的平地讲道是用论福与论祸来开头的;继而说到在国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适切行为,特别强调 爱 和不论断别人的重要性:然后带出从果子知道树的原则;最后,耶稣将听祂讲道和盖房子的态度连在一起,指出遵行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地,耶稣此次的教导对象,最重要的还是那 十二 位门徒。祂已经挑选了他们,然后对他们讲道,并且让其他的门徒(“许多门徒”)和群众(“又有许多百姓”)也都能听到。

  • 论福与祸 (6:20-26)

耶稣以相对应的四个“有福了”和四个“有祸了”,引进了神国的价值观。它们高举世界所蔑视的,却拒绝世界所推崇的。

  • 大逆转的说明: ( 请读耶稣在本书16:19-31所说的比喻。并找出“大逆转”的关键时间点、指出比喻中两个人先后所受待遇的差别。)

教师参考:请让学生先读“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引导学生找出“大逆转”的关键时间点,并指出两个人先后所受待遇的差别。在继续授课前,试问同学是否相信这样的“大逆转”必然会发生。

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讲到一个穷人(拉撒路)曾经受过富人的冷落和不理睬。原来富人享受奢侈的衣服和食物,而乞丐拉撒路浑身是疮,在他的门口与狗为伴。然而死亡竟完全逆转了这两人的命运。富人听到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16:25) 耶稣,也只有耶稣是真正经历过“在另外一边”的日子。祂从天而降,清楚知道天国的赏赐是绝对可以轻易地平衡我们在今世的任何不幸。也惟有祂有权柄来应许这些事,因为祂来就是要建立神的国度,并且要永远掌权。“论福”与“论祸”不但描述未来,也关系目前,在以下这段经文中,精巧地说明了在天国里的成功和在今世国度中的成功是完全相反的。

  • 贫穷和饥饿的人:

马太用“灵里贫穷”(合和本译为“虚心”)明确地讨论属灵的层面;路加用“贫穷的人”,在希腊原文中,“贫穷的人”用的词是“像乞丐一样的”。虽然路加没像马太那样明确地指属灵层面,但也有这样的意思。有些人认为这里的贫穷和24节的富足都是指物质上的,但耶稣所讨论的是属灵层面的。因为耶稣和祂的门徒都不是乞丐:彼得可以雇佣工人为他工作(5:1-11),雅各和约翰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而马太也有为一个大公司举行招待会的能力!那么,是不是说地上的财富多少决定一个人能否进天国?不!!只有在灵里贫穷的人才是被神祝福,而无关乎他们所拥有财产的多少!因为在神的权能之下,救恩是白白的恩典。

  • 哀哭和受逼迫的人:

我们不论是为个人的罪、悲惨的遭遇,或因为怜悯他人而哀哭,但当我们知道神已经赦免了我们的罪,体会了我们的软弱时,我们的哀哭都将转变为喜笑。耶稣在后来,有一次将此说明直接运用在对十二门徒的教导上。祂说到,当祂因十字架而离开他们,他们就要痛苦、哀号,然而他们的哀号要变为喜乐(约16:20),当耶稣再来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再有哀哭。

这里遭受逼迫所受的苦,是指因为人子的缘故。敌对耶稣的情绪已日益升高,要遭遇灾难的, 不只是耶稣,也包括祂的跟随者。那些因此而受苦的人不是要接受同情,他们倒要欢喜跳跃。因为在天上他们有永远的奖赏,大大超过地上所受的苦;在地上他们受到与历代先知们同样的待遇,但是最后他们在神那里可以得到永远的安息。

 

(4) 绝对的平衡:

以下的这些祸(不见于马太福音中),它们将很自然地被与以上所提到的福联想在一起:贫穷—富足;饥饿—饱足;哀哭—喜笑;辱骂—赞美。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这些祸,针对世人视为可羡慕的社会地位和状态作了惊人的评估。世界的祝福或许可以使人有一个自满自足的态度,但是,对于属灵的成长却会是致命的伤害。

(5) 富足和饱足的人:

当耶稣继续祂的教导时,我们不忘记在这一群听众之中,除了门徒外,尚有“许多百姓”。头一个“有祸了”,是针对富足的人。财富容易使人认为自己一无所缺,这正是耶稣所说,“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的意思(这里的安慰是指来自于拥有一切属世财富的意识和感觉)。饱足的人更是强调了人们所关注的状态。他们拥有所想要的一切,让身体和物质的需要成为一切的中心,认为自己不需要 神 。主耶稣断言这样的人:你们将要饥饿。这不一定是指身体上的饥饿,很可能是指终极的实际,他们要发现自己的空虚,找不到任何可以令他们真正满足的东西。

(6) 喜笑和被赞美的人:

耶稣显然不是反对喜笑的人,所提出的警告是针对那些表现出自我满足,沉醉于现今成功的人士。他们将面对的未来是哀恸和哭泣。耶稣在后来所举浪子的比喻,其中的浪子正是从喜笑转到哭泣的最佳例子。当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是件危险的事,因为若非是放弃, 或是牺牲一些原则,很少能够如此。赢得广泛喝采似乎意味着已放弃跟随神所受的艰难。如此将会不可避免地步入假先知的后尘。

问题与思考 这些有关论福的谈论,即使是在耶稣亲自教导的时候, 也都未必受欢迎,直到今日,恐怕仍然会是多数人敬而远之, 或尽量躲避的“难懂的真理”。请谈谈你的领受;列出这些福份对今日信徒的帮助会是在哪些方面。

参考回应: 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圣徒,他们虽然在地上的生活有甚多的难处,但是却学会了期盼和享受神,在他们的生命中,“论福”是真实的。那些陷在病痛和苦难中,破碎家庭和暴力中,经济混乱和危机中,仇恨和恐惧中的人,耶稣赐下一个应许,要在一段远比在地球上更长久的时光中,有健康、圆满、喜乐和平安。祂应许将会有这么一个时刻的到来。

对于贫穷、饥饿、哀恸和受逼迫的人,他们真正的有福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悲惨的光景。他们蒙福是因为他们比那些舒适自足的人更有一种特别的“优势”:当他们陷入无助、悲伤、绝望之中,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只有转向神,并向神求助。人一般是不肯, 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无助,但是当我们承认的时候,天国就临近了,这样的人确实是有福的人。

 

  • 爱仇敌 (6:27-32)

这段讲章的重点,乃是 爱 的需要。它启示了对待仇恨的法则就是 爱 。耶稣强调跟随祂的人必须爱仇敌,必须爱那不可爱的。耶稣在这一整段中所使用的“爱”字,不是用来描述天然的感情、浪漫的爱情、或说明朋友之间的爱。祂所说的爱是一种关乎意志上的选择和执着:不因被爱的对象是否具有什么优点,施爱之人定意要成为一个爱人的人。

为要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去体会,那群听讲的门徒和众多百姓对这些教训的反应,请先阅读下列的短文。短文中的影片介绍,虽是以马太福音中的登山宝训为依据,但相信仍可帮助我们,对当时耶稣教导的历史背景有多一点的了解。

英国广播公司发行一部低成本的影片《人子》,将登山宝训放在一个混乱和暴力的背景之下。罗马兵丁刚刚进入加利利的一个村庄,要来剿灭一些对帝国不满的分子,他们把能打仗的男人排成一列,同时也把他们歇斯底里的妻子们推倒在地上,甚至狂乱地刺杀婴儿,好教训犹太人一下。在这样一幅充满血腥、眼泪、为死者刻骨铭心的伤痛,和眼中如火烧的痛苦的光景中,耶稣出来教导说:“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些逼迫你们的人祷告。我们的祖先不是说过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吗?爱你的亲属,恨你的仇敌,对吗?但是我说爱自己的兄弟是容易的,爱那些爱你的也是容易的,就是税吏贪官也都是如此行的!你要我恭贺你会爱你的亲属?不!要爱你的仇敌。爱那些踢你,在你脸上吐唾沫的人,爱那些会把刀插入你腹中的兵丁,爱那些抢你,折磨你的土匪!听我说啊!要爱你的仇敌!如果一个罗马兵丁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转过去让他打。如果一个有权的人命令你走一里路,你就走两里路。如果有人要你的外衣,把你的衬衫也给他。听啊!我告诉你们,要跟随我不是简单的事。我跟你们说的事,是创世以来就没有人说过的!       ——“耶稣真貌”  杨腓力著

 

问题与思考  请想象,若你是当时村庄里的一员,对于耶稣这样的教导会有什么反应?是迷惑?反感?或是被激怒?

  • 主动地去爱:(6:27-28)

耶稣的教导跟一般人所预期的反应,正好是相反的。犹太人在遭遇类似的处境时,所持的态度会像马太所提供的常规:“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太5:43)但耶稣却超越这个,祂要跟随祂的人在爱这件事上,首先采取积极主动:爱他,待他好,为他祝福,为他祷告。

  • 被动的不报复:(6:29-30)

在犹太人的律法中,提供了有关报复的准则(出21:23-25;利24:19-20;申19:21)。耶稣吩咐跟随祂的人,以将脸转向另一边去替代以打还打的出拳,不再活在报复下的关系中。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不再想办法报仇;如果有需要,我们仍愿意预备接受另一次这样的伤害。耶稣谈论的是态度,所要求的仍是   爱  。 从夺外衣给里衣的例子,看出这不是一个抓紧的,而是给予的生命。

基督徒永远不能去避免,藉着他们的财产将爱给出去。爱同时也是,随时要为可能被夺去的每一样东西做好准备(如果那是有需要的话)。虽然在一些例子中,给不一定就是爱的方式,但是决定我们到底是要给或是保留的因素必须是 爱 ,而不是因为顾念我们的财产。

  • 黄金律:(6:31)

耶稣将以上这一切的教导,似乎就浓缩在这条黄金律里面: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也是相对于报复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

在许多不同的文化中,也曾出现许多哲人文士提出类似的教训,如中国的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犹太的拉比希列:“你所憎恶的事,别做在你的邻舍身上。”但是,请特别留意其间的差异。只有耶稣是用正面的形式提出这条律则。跟从祂的人若被禁止去做他们不喜欢别人做在他们身上的事,这对耶稣而言是不够的。耶稣的门徒在行善上必须是主动的。

  • 超越罪人的爱:(6:32-34)

这里共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基督徒必须超越罪人的爱的原则。耶稣三度问道,“有什么可酬谢的呢?”酬谢可以是恩惠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基督徒做这些事,他们所做的,并不比世人所做的好到哪儿去,“那会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恩惠是超越过对公义、公平、平等的要求。这也是祂对属祂之人的期望,要超越、要多过罪人的爱。更精确地说,这样的爱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是神的爱。是神在耶稣基督里,藉着祂坚韧而顺服地走向十字架所带出的舍已和无私的爱。

 

  • 像你们的父一样:(6:35-36)

耶稣指出, 爱我们的仇敌可以用行动、言语和祷告来表达,继而说明这样的爱是必须超越罪人的标准,最后祂宣告说惟有如此才能显明我们是谁的儿子,惟有这样我们的爱才可以和我们天父的爱相像。

因为神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神的爱是不加选择的爱,好人与坏人都得同等对待。所以,这就是基督徒爱心的标准:我们的爱要与神的爱相似,不是与人的爱相似。

问题与思考    当我们正视耶稣这些充满绝对理想的教训,也面对仍活在肉体中的软弱自我时,祂的教导究竟是帮助我还是定我的罪?请(在分组中)分享你个人遵行以上教训的心路历程;探讨我们的主在这些教导中,祂的心意究竟为何?

参考回应: 从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中,我们将会渐渐地解除基督徒生活中的一个中心矛盾。耶稣清楚明确的教导,让我们看见自己是多么可怜地远离福音高尚的理想;但是基督十架所启示的全备恩典,更让我们看到基督自己已经住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发现耶稣所给的这些教导,并非要使我们承受压力,而是要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也更认识祂。耶稣的命令和宣告,让我们知道神的理想,且要我们不停止努力地去追求。但是祂也要我们承认,神和我们之间所存在的极大差距。而要消除神高超的理想, 和我们自己可怜实况之间的紧张和所带来的压力,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永远达不到标准,并且也接受另一个事实——耶稣已经为我们达到了。因为神的审判不是依据我们自己的生命,而是根据居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

 

  • 论断别人 (6:37-42)

路加把许多教导结合在一起,其中的联系和相互关系,有些并不明显。整个来说,在这个段落中对耶稣所要求的爱作了进一步的应用。

  • 四个命令: (6:37-38)

关于论断的教导,一开始的提醒是藉由四个命令,两个反面的禁止和两个正面的鼓励:不要论断人和不要定人的罪;要饶恕人和要给人。这里的禁止并不在否定门徒可以有独立的判断力,指的应该是批评及紧接而来的定罪。而对以上命令的遵守,都将经历到一种相互的作用:我们所得到的,正是我们所种的。

 

 

  • 瞎子领瞎子:(6:39)

当担任引导的人所看到的,不比被引导的人多的时候,这两个人唯一的前途就只有悲惨的下场了。这也带出了双重的警告:要谨慎你所跟随的是谁,以及领袖对自己应有的要求。

  •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6:40)

第40节不容易和前后经节作合适的连结。在其他福音书中,耶稣用此说法来警告祂的门徒,那将要遭遇的迫害(太10:24、25;约15:20-21)。指出若他们的老师,耶稣,已面对抵挡,甚至魔鬼的陷害,祂的门徒将来也不能免除。在此,我们倒是可以用耶稣祂所教导和力行的爱仇敌以及放弃报复,来期待祂的学生也要如此行。

  • 不见眼中的梁木:(6:41-42)

耶稣用了一个诙谐的方法来指出我们经常容易陷入的错误。对我们而言,别人身上细微的不完全经常都比我们自己身上更大的瑕疵要来得显眼。耶稣劝勉我们,在做判断之前,必须先严格地自我省察。在我们对付自己的缺点之前,我们不可能正确地去处理我们弟兄的问题。

  • 树与果子 (6:43-45)

两种事物的比较再次出现,耶稣继续用比较的手法带出祂的主要教导之一。由好树结好果,坏树结坏果的植物生命现象,我们看到外面所呈现的,实际上是由内在的本质来决定。将此应用到人的身上,就得出一个原则:心里所充满的, 口  里就说出来。我们所说的话总是有其缘由的。我们的话显明我们内 心 所想的。

  • 根基 (6:46-49)
    • 路加在这里所记载耶稣的讲章,用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提醒来结束。马太福音中的登山宝训也采用了这个极相似的提醒。请在仔细阅读这两处经文后(太7:24-27;路6:47-49),完成以下句子。

在马太福音中,那两个人选择在不同的 地基 上建造。

一个人把房子盖在 磐石 上;另一个人把房子盖在 沙土 上。

在路加福音中,那两个人在 地基 上所做的不同;

一个人盖房子,深深的挖地 ;另一个人盖房子, 没有根基 。

  • 遵行的重要性:

耶稣显然知道言语不能代替顺服。纵然有那么多的听众和跟随者,也有声声呼喊着“主啊!主啊!”的,耶稣要藉着这个易懂但深刻的比喻来总结祂这次重要的讲论。没有人不知道挖地基是耗费时日且艰苦的工作,但总是有人选择逃避。对主教导的回应,反应在这两类建造房子的人的身上,他们的对比是明显的。

 

 

课后活动  请读旧约 约拿书3-4章。然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约拿奉命前往 尼尼微 城,该城为 亚述帝国 的首都。

2、神要约拿前去的使命是宣告(讲) 悔改之道 。

3、约拿违抗了神旨意,为什么呢?

4、根据约拿的例子,试想神对祂的选民最终的目的会是什么?

参考回应: 亚述士兵以其残暴著称,即使在撒马利亚陷入亚述手中之前,长期以来都是构成犹太民族在北方的真正威胁。 约拿实在不愿意给这些凶狠的敌人机会悔改。 但令人惊奇的是,神爱尼尼微人,祂的心意是要拯救而非毁灭,全书强烈地表达了神渴望宽恕人。 我相信,神要祂的选民像约拿一样,去接触人,可能是任何人,甚至包括敌人在内。并作为祂的使者去传扬祂的爱和宽恕。不可否认,约拿的反应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让你我明白要遵行圣经真理 “爱你的仇敌” 是有多么的困难。 所以就更应切记在心,不是我们个人的力量或良善,乃是祂在呼召我们的同时, 也供应了我们恩典和能力,使我们能够遵行祂的呼召。

回路加福音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