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12s

单元12  悔改比喻和代价比喻  13:10—14:35

 

一、在安息日治病 13:10-17

 

这个关于神迹的记载,是仅仅属于路加才有的材料。从路加所突显出有关安息日的事件,多少反映了那棵不结果实的无花果树所陷入的困境。

 

  • 耶稣的怜悯(13:10-13)
    • 一位妇人的苦难:

路加这位医生告诉我们,这个妇人患了       的病,无力直起     来;然而耶稣说,她是被       捆绑了十八年之久。必须留意的是,我们没有理由,也找不到线索去联想她的疾病是和生活上任何的不道德有关。事实上,她的出现是在会堂的敬拜中,当耶稣称她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时,不仅仅指出她是个犹太人,更是说明了她对神的信心。

  • 耶稣看见:

如果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的需要是最迫切的,那么这个人经常就是耶稣所要寻找的人。耶稣看见她,并主动以话语和行动医治了她的病。耶稣医病的特色是立刻见效,并且病人是完全的得医治。只用一句话,一次触摸,耶稣就释放了她, 断开魔鬼的锁链,制服魔鬼的权势。祂比那有兵器的壮士更壮,就从壮士手中掳回那受了        年痛苦的妇人。

 

  • 敌对者的假冒为善(13:14-17)
    • 那一天在会堂里,由于耶稣的怜悯,属灵世界中邪恶的势力受到了控制。但是这位管会堂的,根本没看到这一点,也不在乎那妇人是否能得着医治,他只看到耶稣伸手摸了那妇人,对他而言,那是 ,也是不被允许的。
    • 耶稣选择用来责备假冒为善者的方法,是指出犹太人对动物的照顾。他们并不反对在安息日解开一头牛或驴,却在人陷入痛苦或疾病时,反而采用另外一条律法来限制。对耶稣来说, 比条文律法重要得多。
    • 一个人若看不见 ,不认识    ,他也常常会失去对人价值的认同。但一个人若认识     ,知道人类生命的价值,他就会知道如果和公义、真理、怜悯等比较起来,奉献十分之一的薄荷、茴香和菜蔬,实在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问题与思考  这故事说到,撒但能用权势直接使人的肉体受苦。神为什么允许这一类的事发生呢?撒但又如何得着能力来胜过这妇人?

 

二、神的国度  13:18-30

 

一个原本置于第18节开头重要的连接词“ 于是” ,在和合本圣经中并没有出现。这两个必须一起来了解的天国比喻,显然也和之前耶稣在会堂中获得的小小胜局有关。

 

  • 芥菜种和面酵(13:18-21)
    • 群众对耶稣给予管会堂的人的反驳,表现出热烈的欢迎。这虽是一件 事,天国却像是如此,从一个事件或经历开始,累积和成长,最后要成为一件     事。
    • 对路加而言,并没有提及芥菜种的大小,他着重的反倒是其成长的最后结果。这种巴勒斯坦的农夫和园丁所用最小的种子,在有利的条件下会生长高达三米,甚至连飞鸟都可以宿在它的枝上。表明国度的扩展是 的,也是出人意料之     的。
    • 面酵在圣经中,常被用来指坏的影响力,这里的应用是藉助并强调它的 能力。少量的面酵放进面团中,可以渗透到全团,使其变成一个大面团
    • 这两个有关天国的比喻,都强调了在世界上,神的国度将由小到 成长的必然性。其它的延伸含义,如鸟宿其上,象征地上的     ,而指出国度的普世性,或面酵的工作是从里面开始,象征人心的改变,而指出国度的扩张是从        开始等等,这些都是好的,但并不是比喻的中心要旨。

 

  • 努力进窄门(13:22-30)
    • 谁在国度里:
      1. 这仍是在耶稣由加利利往犹大的路上。从耶稣被警告有关希律对祂的威胁(可见应仍在其领土上:加利利或比利亚)和祂自己所说的话(13:32-33)来看,这件事的发生地点应该是在 。这地区人的心已经被耶稣事先所差派的门徒预备好(10:1)。
      2. 有关得救人数多少的问题,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这是一个出于真心的问题,恐怕也会是今日在乎神工作的人他们心中的疑惑。然而耶稣不要我们浪费时间讨论这个问题,祂要每一个人先面对, 是否已经得救了呢?不论得救的人是多是少,我们都要先确保 是列在其中的。
      3. “ 努力”是指全心全意的行动。这里并不是说人靠着他的成就,就配得进入神的国。从圣经的一贯性原则来了解,努力指的应该是这人的 ,而不是说得救的原因。“窄门”则是指引到得救的门。所以基督徒的生命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成圣)。
    • 不能进去的人:
      1. 当家主把门关上时,那进入的机会就没有了。虽然我们知道,神从未拒绝真心寻求祂的人,但得救与否无可避免地会有 上的限制。人必须把握住机会,趁现在门还开着的时候,赶紧进去。
      2. 个人的得救也不是根据他是否熟识耶稣来决定的,乃是根据每一个人与祂的关系而定。这种个别的关系只有在耶稣说“ 我 你” 时,才能得到证实(可16:16)。
      3. 人与神的关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当时的人都以为,依赖他们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血缘关系,就能保证他们的得救。耶稣却不认为是这样,血缘关系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 的关系。
    • 国度里的成员:

 

 

 

三、叹惜耶路撒冷  13:31-35

 

有几个法利赛人警告耶稣,有来自希律的危险并要祂离开那地区。耶稣藉此机会说到有关祂工作的完成、耶路撒冷对祂的拒绝和耶路撒冷城将要面对的命运。

 

  • 耶稣的使命(13:31-33)
    • 对希律威胁的回应:
      1. 法利赛人对耶稣提出警告的动机,我们很难断定。或由于听到耶稣对以上进窄门的说法感到生气;或是甘愿成为 的传声筒,希望惊吓耶稣并逼祂离开比利亚,好进入他们拥有较大势力的犹大地,我们不得而知。
      2. 耶稣称希律为“ 那个 ” ,这是祂唯一的一次以如此瞧不起的语气来招呼人。当后来耶稣被彼拉多带到希律的面前,无论希律问祂各种问题,耶稣都拒绝和他说话,祂一言未发。
    • 神的计划必要成就:
      1. 耶稣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祂清楚表明祂要去耶路撒冷受死,这也是祂面对希律威逼时所提到的事实。
      2. “ 今天明天……第三天”,这样的词组重复出现,我们不一定要按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可以是指“在短时间内” , 或是 “在有限度时间结束时” 的意思。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人,包括希律在内,能 祂的使命。
      3. 先知们的试炼是发生在 。耶稣再次强调,正是在那里,祂要去受死,去完成神为祂的弥赛亚身分所定的旨意。

 

  • 为耶路撒冷哀哭(13:34-35)
    • 只是你们不愿意:

 

 

 

 

  • 成为荒场:

 

 

 

 

 

四、在宴席中的教导  14:1-24

 

耶稣对于宴席的邀约非常愿意接受,不论是来自税吏(5:29-32)或是来自法利赛人(7:36) 。在这段的经文中,宴席的主人是一位法利赛人, 且是一个居重要地位的首领。

 

  • 医治患水臌的人(14:1-6)
    • 在安息日治病:

法利赛人是严格的律法主义者,但耶稣却能看透他们敬虔外表的掩饰。祂严责法利赛人只专注于       ,却忽略内里更大的危险。耶稣公开在安息日对人的医治,就是暴露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方法之一。

  • 面对预设的陷阱:
    1. 一位患水臌的人之所以在宴席的场所,很可能是法利赛人预设的陷阱,他们希望耶稣会因此而违背 。耶稣没有回避,并在医治前,以一个问题直指出他们心中正在思想的(14:3)。
    2. 耶稣医治好那人之后,让他先行离开。接着耶稣就以他们对待 所会采取的处理方法,来指出他们心中的反对是不诚实的,也同时证明祂的行动是正当的。

 

  • 谦卑的功课(14:7-14)
    • 对客人的教导:
      1. 宴席中的客人,是一群有成就,有财富,志得满意的人,然而他们却在为宴席中的首位互相争夺。耶稣看到这场景,就对此提出教导。
      2. 比喻中所使用的虽是婚姻的宴席, 却可以被应用到任何的宴客座席上。耶稣指出争夺高位的危险,并建议他们要选择最低微的座位。
      3. 耶稣实际上是在教导众人真诚而发乎内心的 。祂提醒我们:真正谦卑的人必定不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且会谨守并完成他所当完成的份内工作,也同时满怀感恩地接受他所得到的尊敬。耶稣同时提供一个行事为人的一般原则(14:11),让我们知道:自高意味着终必要被降为卑,真正升高的途径惟有谦卑。
    • 对主人的教导:
      1. 对于同样看到争先恐后,抢占首位这一幕的主人,耶稣向他提供了待客原则的建议。对于宴请的对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他们是否会 ,人若彼此相请,报答的事就算完成了。
      2. 耶稣要我们看重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这恐怕就是指那些没有能力回请的人。为他们摆设宴席是真心的,也会是蒙福的。当特别提到义人复活时的报答,无疑是在强调属灵和 的奖赏。

 

问题与思考  这里的教导难道是指,我们连一般的人际交往,家人亲友的往来都要避免,甚至禁止吗?又对于那些所谓无法回报的,我们的态度究竟应该是如何呢?

 

  • 大筵席的邀请(14:15-24)

同席当中有一位客人,似乎从耶稣的话语中看见了神国的曙光,并且羡慕那样的光景。他不由自主地发出虔诚的话语:“ 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 耶稣随后的比喻,似乎在向他发出挑战:只是羡慕,只有虔诚的言语是不够的,你必须对神国的邀请有所        ,在那邀请的大门关闭前,把握住机会罢!

  • 请来吧:
  • 故事中的主人摆设大宴席,请了许多客。在那时宴客的邀请,一般都会有 次,好让主客都能有事先的准备(参斯5:8,6:14)。
    1. 对于第一次邀请的接受,意味着客人会坚守承诺,到时一定赴席;否则在主人付出代价预备后,客人的缺席确实是侮辱了主人。
  • 借口推辞:
    1. 我们的确期待着每个接受邀请的人都会以热切回应,前来参加宴席。事实却不然,当主人差派仆人去通知已答应出席的客人,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时,这些预先邀请的客人竟都开始藉口推托。
    2. 耶稣举出他们所说的一些藉口。不论是买田的或买牛的,都不至于在购买前仔细评估考察和试验,因此若不是捏造事实,就是根本看不起主人。第三人的藉口,的确特别,虽在表面上似乎有旧约律法的支持,可以留在家中(申24:5),但恐怕也只是另一个误用经文的例子罢了(该段经文指的对象是 ),这仍是一个明显的托辞。
  • 主人的忿怒和新的邀请:
    1. 这些原先已受邀的客人,以为他们的拒绝赴宴可以 主人。但主人虽然生气,却仍然决定如期举行他的宴席,而重新邀请的对象也的确会令原先受邀的客人惊讶。这些被邀请而又不来赴宴的人就好象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他们本是神的选民却不愿参加王的宴席。
    2. 主人邀请了城里贫穷的、残疾的、瞎眼的,和瘸腿的,尽是一些被社会放逐摒弃的人。他们不仅与主人毫无关系,更是一群确定无法 的客人。这些被邀请的人就是神拣选的以色列百姓,也是被以上拒绝邀请的人所厌弃的。
    3. 以上的人选全都找来了,但是仍然还有空位,仆人再按主人的意思往城外的主要道路上,和沿着路旁的篱笆去勉强人来。由于这样的邀请对每一个受邀者肯定都是在意料之外的,一定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说服他们去相信,自己真的是受邀去参加宴席。这里的“勉强”不是用武力的方式战胜那些受邀者的敌对反抗,而是除去受邀者心里的恐惧,让他们相信这样丰盛的宴席的确是为他们准备的。这些被迫被请来的人就像是外邦人,本与神的国无份,但因着神的慈爱,也得以与神同席。
    4. 使宴会上的每一个座位都 ,是主人的坚持。对于那些先前已接受邀请却推托不来的人,如果不悔改,他们就不能参加宴会。
  • 样样都齐备:

 

 

 

问题与思考  在比喻的最后,耶稣说: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宴席。以及上一章中,耶稣回应 “ 得救的人少吗” 的问题时,提到家主最后关上了门(13:25)。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对你有什么提醒呢?

 

五、门徒的真义 14:25-35

 

耶稣从未说,作祂的门徒是一件容易的事。耶稣挑战身边的群众,凡要跟从祂的人一定要认清他所要付上的代价。

 

  • 对门徒的要求(14:25-35)
    • 同行的人多:

耶稣仍然还在祂的旅途之中,此时很可能正经过比利亚。至于这里所说的是否和上一段经文是紧密衔接,描写祂离开法利赛人首领家的情形,则无法确定。此时各式各样的人仍然紧紧跟随着祂,听祂说话,观看祂所行的神迹。这些都是被耶稣吸引,想要和祂在一起的人。耶稣在这个时候转过身来面对他们, 并开口教导他们。从祂所说的话里头,我们发现祂对门徒的        ,同时也启示了作祂门徒的独特性。

  • 最高的忠诚:
    1. 恨(和合本中的小字14:26)与爱,表现出一种尖锐的对比。耶稣首先指出,门徒对祂的 必须大到一个地步,使得在相较之下,连地上最大的爱甚至就会跟恨一样。成为祂的门徒就代表着,即使是人世间最亲密、最高的爱,当和基督的呼召有了冲突时,门徒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跨越过自己的心,毫无妥协,毫无疑问地去跟随祂。
    2. 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成了对主忠诚的最具体说明。十字架的唯一意义就是牺牲,就是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如果要作祂的门徒,就必须甘愿接受十字架,作为我们一切生活和服侍的原则。

 

  • 作门徒的代价(14:28-33)
    • 计算代价的重要:

耶稣不愿门徒们不知道,他们自己所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为了强调计算跟随祂的代价是重要的,祂使用了两个比喻来帮助他们明白。

  • 两个比喻:

在这两个比喻中, 都清楚指出事先       的重要性,不论是花费或是谋略,好作为下决定的依据。然而可以看出, 在头一个比喻中,耶稣似乎在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付代价来跟从我。” 在第二个比喻中,祂则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承担拒绝我要求的后果。” 两种计算的方式都是必要,且是重要的。

 

  • 盐的象征(14:34-35)

盐作为门徒的代表共出现在三处的经文中,其用法均有不同 ( 太5:13;可9:50;路14:34-35)。

  • 马太和马可的用法:

在马太福音中,盐代表着门徒的服侍和见证,并对失去这样能力的基督徒提出警告。马可则用以代表某种信徒生命中的特质,有助于与人和睦相处。

  • 路加的用法:
    1. 在这里,盐代表一种 的状态。指一个人已经预备好要付上一切的代价来跟从主。这种在预备好状态下的门徒的“ 盐” ,本是好的,可以发挥盐应有调味的功用。但在耶稣的时代,由于对盐征收高税,故常有混合其他低劣物质的盐。相对于这种缺乏盐味的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既不能叫田地肥沃,也不能用来分解粪堆,最终的下场就只好将它丢弃在外面。
    2. 耶稣对门徒素质的要求是严谨的,若不能符合祂的要求,纵使具备了其他条件,仍是没有用处的。

回路加福音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