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7t

单元7  研究经文(一)

 

写在教学前:

教师一定会发现,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极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圣经研究的领域中,实在有太多太广的方面值得我们投入,而受培训时间安排的限制,许多相关科目恐不易在既定期间和有限师资的条件下来提供。教师在备课时,可针对该班学生情况和您过去的经验(包括来自接受神学装备、牧会和授课等),判断教材的适用性,并可就其中任何单一子题予以深入探讨。教师本中所附的资料也是为您的便利,由于仍未完备,鼓励教师继续投入研究并加以补充。

 

本单元目标:经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后,学生将可以

  1. 明白本课程在经文的研究上是采用哪三方面的研究方式。
  2. 说出在归纳式的研究中所指的三个步骤。
  3. 知道针对字义、语法和句法,这三方面分析工作的建议步

骤。

 

阶段2

圣经虽是神的默示,却是用人的语言写成,也置身于人的文化之中。换言之,圣经绝对的真理,是包藏在古代希伯来和希腊的语言和文化之中,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才能正确地解释经文。圣经并不会自动跨越文化的隔阂,来陈述其中的意义;我们也不会在读经时,就奇迹式地明白经文的含义。尽管福音的真理是简单的,但要揭开某段经文原初的意义,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对于经文的研究,是预备解经讲道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需经常朝向两个目标:首先我们要尽可能了解经文的主要思想,以及所有的细节是如何配合此一思想;其次,要持续思索它对现代读者(包括我们自己和将要听道的会众)有何重要性。有关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并没有一定的公式可循,常随讲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和建议。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归纳式的研究(即我们与经文直接对应,自己得到结论)、演绎式的研究(即参考工具书,与其他学者的结论对应,重新调整自己的发现),和神学的研究(迈向经文今天对我们的应用)。

 

  • 归纳式的研究

 

  • 阅读更广的文脉:

千万不要因为急着要了解讲道经文的意思,而忽略去认识该段经文在作者整体写作计划中的位置。我们所专注的经文只是整体的一部分,若要达到良好的解经,就需要以整篇经文的亮光来看细节部分。若我们能研读经文较广的文脉,并且反复阅读,必能在心中寻得经文上下文的脉络。

上下文脉的分析是掌握经文信息的关键,因为它们提供了作者思想上的连贯性及相关性。由上下文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段经文的意义,找出作者穿梭在各篇大小段落中的思路。在一般上下文的研究中,可以区分为紧临上下文、大段上下文、书卷上下文,和全本圣经。由部分看整体,及从整体看部分,可以先后交替,但更要反复进行。

 

给老师:有关上下文的分析,有以下的补充资料。

  • 紧临上下文:一般情形是指在一个大段中,各段落的分析。若取用的经文非常短(1-3节),则除了研读紧临在该段落中的经文,仍需要扩及前后的段落。以下有两个例子。

 

  • 林后3:6“……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由于“精意”又可翻译为“圣灵”,所以“字句”就常被认定为“文字” ,进而带出“经文”和“圣灵”的对比。从上文3:3提到的石版,及下文3:7-11使用摩西在西乃山的服侍经历,不难让我们看到,原来这里是指律法的约(字面上的律法)和圣灵的约的对照。我们决不可能从此节得到任何轻看圣经文字的暗示。
  • 马太福音10:34-36。如果单单看这段经文,就容易让人误以为,耶稣来的目的是要世人不能太平,家庭不能和睦。但是,前后的段落(上文10:16-33,下文10:37-39)将会帮助我们清楚看出,原来这里讲的是现象,是世人对祂的反应所造成的一些结果,而不是主来到世上的目的。耶稣实际上是在提醒、劝勉门徒(当然也包括我们),要为信仰所要付出的代价作好心理准备才能爱主更深。
  • 大段上下文:原本分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当发现作者的思路中断,就应该分开段落,而内容类似的段落则组成全书的大段。尽管仍然可以找出一些特点(如独特的片语、平行或重复的字句、时空的转换等等),但作者的思想模式却常常不是那么容易辨识。从大段的上下文,可以看出经文在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明白它的一贯性和整体功能。以下有两个例子参考。

 

  • 在创世纪中一再重复的片语提供了经文清楚的轮廓。“某某的后代(或来历)”出现在大段的开始,每一次都加进一个新的名称,形成了明显的段落关系(类似的句子请查创2:4,5:1,6:9,10:1,11:10,11:27,25:12,25:19,36:1,37:2)
  • 哥林多前书12-14章形成一个以“论到属灵的恩赐”(12:1)为主题的一个大段。我们所熟悉的“爱篇”(林前13章),正是在其中。保罗提醒信徒在追求属灵恩赐时,不可以忽视“爱” 。

 

  • 书卷上下文:当范围扩大到整卷书,我们便要尝试确认它的整体目的和计划。在一些书卷中,作者已经明白指出其目的。如传道书12:13;路加福音1:1-4;约翰福音20:30-31;约翰壹书1:1-4。其他书卷的整体目的就必须从它的内容来确定,或由大段与大段间,段落与段落间的转换来确定。
  • 全本圣经:我们可能在圣经的其他处,发现在字句上虽然未必相同,但是具有相似的事实、主题、意见或教训的经文段落。最主要的例子是旧约中的历史书(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和新约中的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福音)。在这方面的观察必须谨慎,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们将在神学的研究方面有进一步的说明。
  • 留心辨识出不同的文体:

文字的表达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风格,经常按其所属的文体(或文学类型)分为不同类别。在圣经中,大致有下列的五种基本文体:叙事体、诗体、智慧文学、预言,和启示文学。文体的本身代表了某种文学成规,是当代读者和作者都熟悉的。由于每位作者都是使用了某种文体来呈现信息,让读者可循一定的规则来解开作品,得到信息,所以作者的用意(原初意义)能否被发掘出来,文体的正确分析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点。文体不仅能反应出经文的结构模式,也会影响它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因此,解经者必须在深入研究一段经文前,先确定其文体,以避免对经文做出错误的解释。

 

给老师:文体的存在是事实,我们若能注意到古代文体的特色,并将它应用到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必能增进对经文原意的正确认识。在圣经作品中,文体常有重叠(或所谓的“混合” )的情形。例如,先知书内有很大部分是诗体,还有一部分是启示文学;福音书中则有故事、比喻、诗体和启示性题材。有关文体的辨别和进一步的分类,以及特定文体所带出的解经原则,在大部分的释经学专著中均有详细的说明。有关诗体和启示文学我们在本课程中不做详细讨论,而后会在其他课程中详细学习。

  • 反复研读经文

在决定经文所属的文体类型,并针对上下文有了广泛的综览后,这时我们要返回到讲道的经文上。一遍又一遍地读,可以大声朗读,也要在心中反复思想。试着去感受这段成为神话语单元之一的经文,传达给你和你的会众怎样的信息;试着充分熟悉该段经文,直到能将经文重点记在脑海里。有几件事应该考虑在这期间同时进行。

  • 可以读些不同的译本

除了和合本和本族语言的圣经译本之外,若手边还有其他的华语译本(如现代中文译本,吕振中译本或思高译本),可以详加阅读并表列出各个版本的不同点,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经文。这样的参考比较,也会有助于下一点所提经文段落的确定。

(2)文段落需作调整的可能

由于现有的章节,不是圣经原文的组合方式,不一定是绝对可靠的。经过初步的研读,此时如果发现需要,可以调整经文的范围(可缩小或扩大经文的范围,使段落范围更加自然)。一旦经文有了合适的界定范围,我们必能感受到经文内容、字句,和思想的流畅,更会方便后续的研究。

如路4:1-13,可以看到,合和本的编辑人员认为这是一个单位,但是如果我们要理解这些经文的意思,也应该读14和15节。同样的,如果要明白太4:1之后的内容,我们也必须看3:13-17。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 观察句型结构和句子间的关系

这是进一步观察经文的方法,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认清经文的构造和其中论题的流程。当我们专注在有关句子间的关系,确认它们的形式(如起、承、转、合、平行和交叉等),将能看出整段经文的结构。如此努力的代价常常会换得经文的暂时大纲。                                           

以以弗所书5:15-21为例:            提 纲

15.\….\所以,要留意,      1.善用自己的时间(16)

谨慎\…\你们怎样行          2.明白上主的旨意(17)

不要像愚昧人,         3.常得圣灵的充满(18~21)                                  

倒要像智慧人,              a.借灵交(19上)

16.争取时间 ,            b.借灵歌(19下)                                  

因为现今的时代邪恶。   c.借恒常感恩(20)

17.故此                         d.借彼此顺服 (21)

不要作糊涂人

倒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18.也不要醉酒,

其中有放荡,

倒要被圣灵充满

19(借)彼此对说

用诗章

和颂词

和灵歌

歌颂

并在我们心中献于主

咏赞

20.感谢

常常

为凡事

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

向父神

21.顺服

彼此

存敬畏基督的心

参 张西平《实用释经讲道法》

 

(4)记录下解经工作的观察所得

手边的纸和笔将把我们在研究和观察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念头摘记下来。不只是你已经发现的重点、澄清的思想,或译文的对照,也应该包括仍然令你疑惑、不懂且待查考的事项,甚至是一些从经文中所收集到的零星想法。

 

当完成这起头的几个步骤后,归纳式的研究将使我们发现两件事:首先,我们对经文的内容及其文脉已有清楚的概念;其次,我们已挑出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将待进一步的查验。

 

  • 演绎式的研究

 

让我们再强调一次:解经的意思是从一段经文中“找出”它的含义,而不是将解经者自己的意思“放入”经文中。演绎式的研读正是要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解开经文,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帮助我们回到该段经文的原初意义,而不是依靠个人先存的经验。

由于我们对圣经写作时代的情形所知甚少,加以对圣经原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认识也非常缺乏,因此,工具书的参考和使用,将在这个时候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相关的工具书包括圣经字典、辞典、地图、经文汇编、语法书,和注释书等。

  1. 经文字义、语法和句法的分析

我们必须留意,在这里所作的分析,严格而言,都指向原文。神既然以古代的语言,主要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记录下祂向我们默示的内容,为要更准确地明白其中的意义,当然最好是能够使用最初的文字来进行了解。尽管大多数的同工无法这样来做,我们却要为那些投入圣经原文研究工作的学者和前辈致上敬意,并表达由衷的感谢。藉由他们的努力,目前已有为数不少这类的工具书可供我们使用。

假如字是传递经文意义的积木,那么语法和句法就是它为要呈现产品的设计了。字义的研究,是探讨个别的字在句子当中的作用及其意义。语法是指在词汇组合的背后,所具有的基本语言法则;字与字之间若没有语法关系,就没有意义可言。句法在于研究句字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判断整个信息在不同文化情境中其意义的方法。事实上,这三方面的分析工作(字义、语法、句法),既是独立又彼此互赖。所有释经学的书籍均会进行这三方面的探讨,但角度和步骤则各有不同。以下所列出的,是在实际研读时,一些可行步骤的建议:

  • 分列出经文中需特别研究的字词:

这类字词很可能已经被你记录下来,它们大部分是一再重复的字、显然的主题字,或意思不明却会影响整段意思的关键字。

  • 注意不寻常、不明显,或是不明白的语法:

虽然我们仍然是在研读译本(包括各种中文圣经),但是目前这两个步骤可以指引我们朝向明确的工具书,寻找到帮助。

  • 阅读并判断来自工具书的资料:

谨慎选取你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资料是在帮助我们个人对经文做出最后的决定,但不一定适合在讲道时说给会众听。

  • 再次回到上下文仔细研究,并决定最符合目前经文的意义范围:

不少的参考书籍,在其各自钻研的领域和项目中深入分析,并做出在各种假设情况下可能的推测或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次回到圣经中相关的前后文。

 

  1. 探讨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

神的默示是在人类的历史中进行并且完成。基督教是历史的宗教,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在阐明一段经文的意义时,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经文中,虽然作者有时也会描述一些背景资料,但是,更多的情形是,作者和原初读者之间的“共同假设” ,把许多的资料都给省略了。这些包括当时的国际局势、内政外交、社会状况、特殊风俗习惯,以及当代的属灵光景、文化差异,和生活处境等。所以我们除了从经文的背景中可以觅集到若干资料(这是综览上下文中的收获),工具书中的注释书、圣经字典和百科全书中,经常会有充分的介绍。

演绎法的一个主要功用,是避免我们犯下一个明显却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使用经文用字的现代意义来解释它,这个解经上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将当代(二十一世纪)的意义读入圣经的古代用语中。无论我们身处何时,意义仍必须由圣经那个时代的用法和上下文来决定。恐怕我们在这一方面只能多多倚靠解经工具来帮忙了。

 

给老师:看见国内基督教的出版品,有愈来愈多的注释书供应,拟建议下列的灵修读经方式供传道同工参考。一般以灵修方式读经的人,或许会花多些时间在归纳法方面,以详细探究圣经本文。我们不妨可以用一、两本注释书作参考,但仍以灵修为目标(即经文对我有何意义?),并要求自己写下笔记。灵修笔记可采三栏式:第一栏注明经文,第二栏写下我们的心得(与经文和注释内容交流的结果),第三栏则记下如此研读后所带出的祷告。相信这样的收获必能丰富未来在预备讲章时的思想。

 

课后作业   请花时间翻阅一些你可以找到的“工具书” 。来源可能是你个人的藏书,目前学习中心所属的图书室,或是拜访当地的牧长、传道人。请略作记录(包括书名、作者或编者、出版社)并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回讲道学目录